下载此文档

食货志(明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明史卷七十七志第五十三◎食货一《记》曰:“取财於地, 而取法於天。富国之本, 在於农桑。”明初, 沿元之旧, 钱法不通而用钞, 又禁民间以银交易, 宜若不便於民。而洪、永、熙、宣之际, 百姓充实, 府藏衍溢。盖是时, 劭农务垦辟, 土无莱芜, 人敦本业, 又开屯田、中盐以给边军, 餫饷不仰藉於县官, 故上下交足, 军民胥裕。其后, 屯田坏於豪强之兼并, 计臣变盐法。於是边兵悉仰食太仓,转输住往不给。世宗以后,耗财之道广,府库匮竭。神宗乃加赋重征,矿税四出, 移正供以实左藏。中涓群小,横敛侵渔。民多逐末,田卒污莱。吏不能拊循,而覆侵刻之。海内困敝, 而储积益以空乏。昧者多言复通钞法可以富国, 不知国初之充裕在勤农桑, 而不在行钞法也。夫缰本节用, 为理财之要。明一代理财之道, 始所以得, 终所以失, 条其本末, 著於篇。户口田制( 屯田庄田) 太祖籍天下户口, 置户帖、户籍, 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 帖给之民。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及郊祀, 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 荐之天, 祭毕而藏之。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 以一百十户为一里, 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 馀百户为十甲, 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在城曰坊, 近城曰厢,乡都曰里。里编为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附十甲后为畸零。僧道给度牒, 有田者编册如民科, 无田者亦为畸零。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 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册凡四: 一上户部, 其三则布政司、府、县各存一焉。上户部者, 册面黄纸, 故谓之黄册。年终进呈, 送后湖东西二库庋藏之。岁命户科给事中一人、御史二人、户部主事四人厘校讹舛。其后黄册只具文,有司征税、编徭,则自为一册,曰白册云。凡户三等: 曰民, 曰军, 曰匠。民有儒, 有医, 有阴阳。军有校尉, 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 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 禁数姓合户附籍。漏口、脱户, 许自实。里设老人, 选年高为众所服者, 导民善, 平乡里争讼。其人户避徭役者曰逃户。年饥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有故而出侨於外者曰附籍。朝廷所移民曰移徙。凡逃户, 明初督令还本籍复业, 赐复一年。老弱不能归及不愿归者, 令在所著籍, 授田输赋。正统时,造逃户周知册,核其丁粮。凡流民, 英宗令勘籍, 编甲互保, 属在所里长管辖之。设抚民佐贰官。归本者, 劳徕安辑, 给牛、种、口粮。又从河南、山西巡抚於谦言, 免流民复业者税。成化初,荆、襄寇乱, 流民百万。项忠、杨璇为湖广巡抚, 下令逐之, 弗率者戍边, 死者无算。祭酒周洪谟著《流民说》,引东晋时侨置郡县之法,使近者附籍,远者设州县以抚之。都御史李宾上其说。宪宗命原杰出抚, 招流民十二万户, 给闲田, 置郧阳府, 立上津等县统治之。河南巡抚张瑄亦请辑西北流民。帝从其请。凡附籍者,正统时,老疾致仕事故官家属,离本籍千里者许收附,不及千里者发还。景泰中,令民籍者收附,军、匠、灶役冒民籍者发还。其移徙者, 明初, 当徙苏、松、嘉、湖、杭民之无田者四千馀户, 往耕临濠, 给牛、种、车、粮, 以资遣之, 三年不征其税。徐达平沙漠, 徙北平山后民三万五千八百馀户, 散处诸府卫, 籍为军者给衣粮, 民给田。又以沙漠遗民三万二千八百馀户屯田北平, 置屯二百五十四,开地千三百四十三顷。复徙江南民十四万於凤阳。户部郎中刘九皋言: “古狭乡之民, 听迁之宽乡, 欲地无遗利, 人无失业也。”太祖采其议, 迁山西泽、潞民於河北。众屡徙浙西及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东、河南。又徙登、莱、青民於东昌、兖州。又徙直隶、浙江民二万户於京师, 充仓脚夫。太祖时徙民最多, 其间有以罪徙者。建文帝命武康伯徐理往北平度地处之。成祖核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 分其丁口以实北平。自是以后,移徙者鲜矣。初, 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 月给粮。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县立义冢。又行养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赐爵。复下诏优恤遭难兵民。然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尝命户部籍浙江等九布政司、应天十八府州富民万四千三百馀户, 以次召见, 徙其家以实京师,谓之富户。成祖时,复选应天、浙江富民三千户,充北京宛、大二县厢长,附籍京师, 仍应本籍徭役。供给日久, 贫乏逃窜, 辄选其本籍殷实户佥补。宣德间定制, 逃者发边充军, 官司邻里隐匿者俱坐罪。弘治五年始免解在逃富户, 每户徵银三两, 与厢民助役。嘉靖中减为二两,以充边饷。太祖立法之意,本仿汉徙富民实关中之制,其后事久弊生,遂为厉阶。户口之数,增减不一,其可考者,洪武二十六年,天下户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 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十二。弘治四年, 户九百十一万三千四百四十六, 口五千三百二十八万一千一百

食货志(明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39867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