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之我见.doc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古典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以 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流传千古。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 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培养并提 高他们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和记忆欣赏能力,如 何带领学生去领略古诗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涵、精湛的语言、高远 的意境是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自己本人在初中古诗词教 学中通常运用的教学方法来一个总体概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 分别从读、画、写、唱、赛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到古诗词意境中来。
【关键词】: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唱一唱;赛一赛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是提高学生 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 位和审美情趣”,但是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常常被解构 为解诗、背诗两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只会越来越少,那么如何 引导学生去学习古诗词呢?以下是我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读一读,引发共鸣
俗话说得好“三分诗七分吟”。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 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都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诵读呢?我认为要朗诵好 一首诗,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并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 大小、声音的强弱、朗读的节奏、朗读的情感等。在朗读中还可以采 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如老师范读个人读、男声齐诵、女声齐诵、 男女声轮流诵、男女声合诵等。教师还可利用幻灯片、投影、mp3朗 读、电视散文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做好朗读 的指导,整个课堂的教学就会诗意盎然,诗词的朗读就犹如一曲优美 的乐章,让学生毕生难忘。
如在教学《使至塞上》时,我先让学生明确五言诗的节奏划分大 都是“二三”或者“二二一” “二一二”,然后让学生划分,再明确 这首诗的划分节奏如下,的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 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 /在燕然。”跟着让学生明确这首诗是作者前往边塞,记述这次出使 途中所见所感。主要是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王维失意情绪和飘零之 感。指导学生节奏和诗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并给诗词配上古筝曲,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课堂中书声朗朗,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把课堂 氛围一下子提了上来。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 是古诗学习必经之路。让学生熟读成诵,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 理解,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提升学生 的人文素养。
二、131 —画,诗乐无穷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说过“意美以感心,■ 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通过一定的意境来 反映生活、表达情感。而意境是诗中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 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苏轼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句都是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当然,除了王维之外,其实
教育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