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ppt(共6页).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_为中华崛起而读书ppt(共6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_为中华崛起而读书ppt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周总理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下面是X整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欢迎来参考!
  教学目标:
  1、研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3、厚积薄发,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抓主线
  1、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生齐读课题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下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
  3、指读课文,回答问题,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知因果
  (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
  (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
  2、组内交流
  (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
  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训练:
  (1)展开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谈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你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受到这样的欺凌是一种什么感受?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去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训练:
  (1)修改句子
  “谁又敢怎么样呢?”这是什么句子?改成陈述句。
  (2)比较句子
  ①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②微观的中国人读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ppt(共6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