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高湾中学:苏雅萱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掌握“元曲”的文体知识,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正确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曲,理解对比的写作特点;
准确的把握这首曲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元曲
“曲”的分类
杂剧
散曲
套数: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唱的文字,故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
元曲
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存《东篱乐府》一卷。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 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 。
文本欣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初读课文
[枯藤]
[昏鸦]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断肠人]
[天涯]
干枯的枝蔓。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住户、农家。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骨如柴的马。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天边,极远的地方,相对于故乡较远的地方。
理解词意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合作探究
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创设出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令”的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像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人温馨恬淡之感。
古道西风瘦马
概括第三句诗中所描写的景致。(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
萧瑟凛冽的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骨瘦如柴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小桥流水人家
(“我”的境况)
(别人的生活)
对比
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天净沙秋思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