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贝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能力目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 3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 、展示展示贝壳和珍珠 2 、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3 课《一只贝》。(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结合课后“学下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2 、说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 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 、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学忆的方法。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 、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2 、默读思考: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二、指导朗读。 1 、结合课后 3 题进行: 引导学生题解、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入手, 结合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语,标点的内涵来读。“多漂亮的孩子, 多漂亮的贝壳!”强调的是“多”“贝壳”应重读。“这是珍珠!嘿, 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1、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2 、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3 、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4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证人的语言: 普通话标准、感情充沛、有感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 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教学教程教师的活动及教法学生的活动及学法设计意图“嘿”“多”“大”要读出惊喜赞叹的语气语气自然、声音宏亮、通顺流畅等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补充资料: 贾平凹, 1953 年生, 陕西省丹凤县人。 1967 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 197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作品有:《月迹》、《爱的踪迹》、《浮躁》、《高老庄》等。《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贝壳》、《山里的孩子》。《贝壳》是著名作家席慕容的一篇哲理小品文,通过描写贝壳的精致和美丽,引发了作者的感悟: 珍惜时间, 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有意义的痕迹。这两篇课文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大海里的贝被海潮送到岸边后,只剩下贝 3 一只贝壳,孩子们捡起做装饰品。这一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不漂亮。孩子们发现了这只贝壳里的一颗大珍珠。教学后记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 2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贝壳,揭示课题 1 .出示贝壳和珍珠。 2 .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自读提示”。①画出生字、新词, 多读两遍, 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多读两遍。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③不理解的地方, 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 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④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自
一只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