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中国地理分区部分。本章为北方地区,有自然特征与农业、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和北京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的。本节课教材集中反映了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北京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市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职能,并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学生借助小组合作和角色模拟的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展示北京不同的城市职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观念思考问题的意识。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理解北京城市职能。本节教材的难点是根据城市职能和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的现实矛盾。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运用游戏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 “ 二期课改 ” 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把本节课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
“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活动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互动游戏,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新课引入]
课间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的MV,上课铃声响后,停止音乐。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课前播放的歌曲名叫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大家都答对了,这首歌曲叫《北京欢迎你》,2008年,北京人民敞开大门迎接世界各地
《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