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口风琴教学
田海峰
课时: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吹奏口风琴的兴趣,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老师引导学生唱《铃儿响叮当》第二乐段的简谱,引导学生熟悉指法,最后学生能够吹奏乐曲《铃儿响叮当》第二乐段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学习,提高学生的吹奏能力。
二、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
三、教学重点:学会唱谱和弹奏,指法正确,吐气、换气自然。
四、教学难点:弱起小节、吸气记号的处理、指法练习。
五、教具:口风琴、电子琴、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铃儿响叮当》第二乐段
《铃儿响叮当》第二部分
提问:这段旋律和我们平时学的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在吹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吹奏)
学生回答:这段旋律有弱起小节。
(1)教师唱旋律,学生感受
师:同学们看,整个旋律都是弱起小节吗?生:不是
师:哪几个乐句是弱起小节,哪第几个乐句不是弱起小节。生:前五乐句是弱起小节,后三乐句不是弱起小节。
(2)学生演唱旋律,注意没有弱起小节的地方。
(3)教师讲解吸气记号。
师:“同学们请看,在吸气处老师用了两个红颜色的吸气记号。谁来猜一猜这是什么意思”?
生:快速吸气。
(教师范唱旋律学生模仿,注意吸气。)
(4)教师讲解低音区
师:这段旋律低音区的音特别多,所以在吹奏的时不要把它当作是中音区。
(5)学习吹奏《铃儿响叮当》第二乐段。(并强调姿势,手型,气息)
师:在吹奏时,同学们要注意演奏的姿势,手型,还要控制好气息。
第一乐句学习
教师课件给出第一乐句的指法,并强调姿势,手型)
第二乐句学习(课
《铃儿响叮当》口风琴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