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探析.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4年4月第27卷第4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April.,2014 孔子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探析。常国良,姜彩丽(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孔子在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时具有自觉的方法意识,十分重视运用正确的教育研究方法。其正确的教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重视观察,不。道听途说”;。温故知新”,重视文献和访谈在研究中的作用;强调“九思”,尊重事实,重视分析、比较、内省、类推等多种思维方法的运用。关键词: 孔子;教育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 G 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04—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他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的突出成就, 是时代的赐予,更是他个人“敏以求之”(《论语·述而》,以下引自《论语》者,皆只注篇名)的结果。他不仅热爱教育事业,“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述而》), 而且在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时,具有自觉的方法意识,十分重视运用正确的教育研究方法。在教学中, 他要求学生掌握“为仁之方”,注意从“方法”人手寻求问题的解决。一、重视观察,不“道听途说”孔子主张耳闻与目睹相结合,不仅要“多闻”,更要“多见”;对教育对象的认识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他反对“道听而途说”(《阳货》),因为听到的东西不一定准确,再据以传播可能又有误差,这对德行修养是有害的。从“知人”(《颜渊》)的角度来看,人的言行不总是一致的,有的人言过其实,有的人言行相反,仅听信一个人的言语而不观察其行为, 难免出错。如他的弟子宰予善于言谈,但行有不逮, 常在自日里睡觉。孔子由此改变“以言取人”的习惯,意识到观察的重要,相信眼见才能为实,“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从观察法的运用看,孔子的做法颇为可取。其一,强调观察的长期性。通过“父在,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学而》),较长期地考察一个人的志向与行为,才能准确地判断他是否具有孝德。其二,强调观察的深刻性。在这方面,孔子主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视其所以”,重在观察在行为,“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观其所由”,重在观察动机,因为“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察其所安”,重在观察情感体验,因为“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1]56。通过“视”、“观”、“察”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观察过程,从考察一个人的外部行为, 到探明他的内部动机,进而判断他的情感体验,就获得了一个对教育对象的深刻认识。其三,强调观察的全面性。除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与情感外, 还要“察言而观色”(《颜渊》),日常言谈和神态表情也不能轻易放过。他曾检讨自己由于观察不全面而对人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其四,强调观察过程中要注意思考,不急于下结论。就人所犯的错误而言,他认为错误有不同的类型,因而“观过,斯知仁矣”(《里收稿日期:2013-10-19 作者简介: 常国良(1972一),男,博士。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

孔子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1987012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