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高中物理学史物理方法.doc主题一高中物理学史物理方法总结
1、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1638年
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 因”的观点,推断出物体不受外力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后由牛顿归 纳为惯性定律;他开创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之一。
用提出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里外推的科学方 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给出匀 变速运动的定义,S正比于t的平方;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 落快慢相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在总结第谷天文观察资料时发现了行星 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3、 牛顿:动力学奠基人,英国科学家牛顿——动力学奠基人,1683 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提出,奠定 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 常量。
5、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二kx)
6、 库仑:法国科学家;1785年巧妙的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 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K的值。
7、密立根:美衡,通过 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e的值。
8、欧姆:德国物理学家;1826年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受傅立叶发 现的热传导规律的启发,把电流与热流和温度差进行类比,从而引入 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一一欧姆定 律
9、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1820年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称为电 流的磁效应。
10、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1、 洛仑兹:荷兰物理学家,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 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2、 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 “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 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3、 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制成 第一台发电机;在他研究的基础上由金丑曼和韦伯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
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4、 、楞次:俄国科学家;概括实验结果,发现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 的楞次定律。
15、 亨利:美国物理学家——发现自感现象。
16、 焦耳:测定热功当量;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发热)
选修模块
17、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
家
(1) 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 体。)
(2) 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3) 提出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18、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19、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 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 子世界;
20、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 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21、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 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2、 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 a粒子散射实 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 级为lO^m o 1919年用a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 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3、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一一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 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24、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粒子轰击皱核时发现中 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25、 法国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和玻埃尔-居里(大居里)一一通过天 然放射现象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针和镭及其衰变规律;
26、 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小居里)——用a 粒子轰击铝箔,探测到中子和正电子,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发现 了放射性同位素;
27、 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 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 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 的粒子夸克组成。
物理方法
:质点,点电荷,轻绳轻杆,点光源、弹簧振子、平行 玻璃砖、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等
2比值定义法:速度,加速度,欧姆定律,电场强度,电容,磁感应 强度等
3等效替代法:交流电的有效值,合力与分力
主题一 高中物理学史物理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