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财务风险论文
一、地方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资金来源风险
受国家财力所限,我国政府财政部门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偏重于九年义务教育,对高等院校的投入长期不足,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财政投入较少。2012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达到GDP的4%,但逐年增加的教育经费,也主要用于解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缺口。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拨款到位比例很低,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由于财政收入不高,造成地方高校获得的财政拨款更少。因此,有限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难以满足新时期地方高校的发展需求。但是,现在甚至将来更长的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模式中,政府财政资金与学费收入占比仍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社会资金流入高校的路径仍然不畅。造成事实上地方高校资金来源结构的单一性。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筹资模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尤其是社会捐资、服务性收入占高校经费筹措比例较高。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开放,地方高校在发展的国际视野下,谋求经费筹集的多元化,发展校办企业、开展产学研服务、开发专利获取收入等,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给地方高校的发展增添收入。但是,短期内,由于相关体制改革、法制建设经验的相对不足,在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的同时,也隐藏着较为严重的资金来源风险。
(二)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的概念首先来自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其本质是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同时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善性而存在的一种内部控制机制(刘明辉、张宜霞,200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内部控制逐步受到高校重视。高校重视内部控制理念,其一是受到现代管理科学发展影响,其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发展的需求。然而,大学是非营利机构,其发展目标与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与高校的组织关系特征也不尽一致,企业组织关系中的横向制衡特征,在高校组织特征中就不明显,因此企业与高校的内部控制框架要素也不可能一致。事实上,企业内由监督决定的内部控制结构以及由制衡决定的内部控制结构往往并存,而高校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内部控制结构往往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同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也缺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所应有的权利和工作激励机制,使得高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都处于初级阶段。或机制不完善;或执行力低下等。加之行政管理的计划体制惯性,人情关、利益关的阻碍等,较长时期内,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风险仍会存在。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公务卡制度的改革,这些情况会有较大的改善,但不可否认,从管理角度出发,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理论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亟待实践中完善丰富。
(三)资产管理风险
高校资产管理是高校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在资产管理上仍存在许多缺陷。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事业经费主要来自各级政府拨款,学校自身并不承担经济责任(李辉生,2007)。这种现状使得我国高校较为普遍的存在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的问题。这种明显“计划调配”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当前高校发展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与文化改革步伐的总体要求。而办学规模扩大、资产总量骤增的现实,使得将高校资产科学管理的紧迫性日益凸显。资产管理不当,
地方高校财务风险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