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冰裂电影观后感
5月 15日,从微信上得知《冰裂》消息,我就到太原影 都参加了《冰裂》发布会并看了《冰裂》电影。
看后就有感想,但因有事,忙的没有及时写出来,一直 拖到现在。
为什么叫《冰裂》 ?我理解本意就是在冬天冰裂开,两 个男孩掉了下去,女中学生池越忠舍己救人牺牲。寓意就是 英雄牺牲救出的其中一名男孩长大后,却犯罪被执行了死刑, 英雄和罪犯冰冷的裂痕出在哪里 ?电影的答案是母亲的“溺 爱”。
《冰裂》这个故事,是 1983 年 12月 9日下午发生在太 原迎泽公园的真人真事,当时,两个男孩 (11 岁) 掉入水中, 池越忠 (15 岁) 跳下救人,时任迎泽公园绿化队队长王志胜也 三次下水帮助救人,把三个孩子先后救上岸来,两个男孩得 救了,池越忠却牺牲了。 《冰裂》正是被池越忠救过的一个 男孩长大被判死刑后,王志胜的有感而作。
《冰裂》描述了被女英雄池越忠救下的少年余斌在成长 过程中,因母亲溺爱,走上了犯罪不归路。被母亲溺爱的例 子,如:他指使小孩揪了一下女孩的裤子 ; 给邻居家菜窖浇
水 ; 拆邻居家窗纱做鱼网 ; 上课起立时移动同学的凳子让同 学坐空 ; 犯了这些“恶行”后,每次有人告到他母亲那里, 母亲都不以为然。母亲的溺爱还表现在他不想上学了,母亲 就说“高尔基也没有上过大学”同意他的决定,并托老同学 关系把他安排到机械厂工作,他因帮助一个师傅解燃眉之急 加班,不慎坏了机器,被厂长扣了奖金,和厂长斗气愤然离 厂,母亲也是向着他,反而还和老同学吵架 ; 后母亲支持他 开了出租车,有一天遇着不给钱还拿着刀的坏人,回来告母 亲太危险不干了, 母亲也同意。 正是在这没事干的时候, “黑 哥”让他收拾一个人,只要残,不要命,但打起来哪能把握 住?致死人命,被判死刑。电影告诉人们,就是因为母亲的 “溺爱”,害了孩子。
从电影的记叙和发布会上王志胜的讲话,还有电影宣传 简报上的介绍, 我知道了王志胜的观点, 那就是在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一环 !
果真如此吗 ?让一个家庭中的母亲能承载这么重大的责 任吗?
《冰裂》这部影片主题立意在一个“溺爱”上,严重影 响了作为教育载体的高度和境界。
这个电影的致命伤,就是把抛弃共产主义理想、复辟了 资本主义的恶果嫁祸于一个母亲身上 !
但王志胜是诚实的,他如实叙述了事实的情节。 从电影里看,余斌犯罪与他母亲所谓的“溺爱”没有丝 毫关系。
从电影里看,导致余斌犯罪的有两点:
1、工厂的“粗暴” 。资本主义复辟后,工厂管理在“厂
长管理负责制”下运行,对职工不做思想教育工作,一切以 钱为标准,一切用钱为杠杆和手段来管理职工,把职工当奴 隶,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扣钱,明明是好心做好事,却不予表 扬,反而扣奖金,用不给转正、扣罚福利等手段威逼职工, 余斌不受这等窝囊气,一走了之,失去工作,单位不要,谁 要?黑社会要。
2、社会的“黑暗” 。资本主义复辟后,竟然有了“黑社 会”,毛泽东时代扫除的一切污泥浊水又卷土重来,一个成 年人,国家不担负教育、工作、就业的责任,这是一个母亲 能做到的吗 ?这和“溺爱”没有关系,假如就如同毛泽东
冰裂电影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