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外文翻译外文译文题目( 中文): ( 关于 IC 封装 Dam-bar 切除过程中精密级进模的刀具磨损研究) 学院: 机械自动化学院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号: 201103130160 学生姓名: 丁祥桢指导教师: 闻欣荣日期: 2015 年 3月?????????? Tool wear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cision progressive die for the IC dam-bar cutting process Zone-Ching Lin · Dar-Yuan Chang Int J Adv Manuf Technol (2003) 22: 344-356 关于 IC 封装 Dam-bar 切除过程中精密级进模的刀具磨损研究 Zone-Ching Lin · Dar-Yuan Chang 国际期刊《先进制造技术》(2003) 22: 344-356 ?????????? 1 关于 IC 封装 Dam-bar 切除过程中精密级进模的刀具磨损研究摘要 IC封装 Dam-bar 切除过程是用精密级进模进行的冲裁过程,而冲裁产品冲裁质量受到冲头的磨损状况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抛光带的冲裁面和冲裁冲头在薄板冲裁过程中磨损的关系。首先,用田口方法( Taguchi Method )应用于 Dam-bar 冲裁实验方案。以两个不同的高速钢冲头—— ASP60 和SKH 9,分别对用磷青铜 C5191R-H 制成的模拟铅板进行冲裁,通过数据方差和给定实验来验证分析结果,收集这些实验数据, 通过估计凸模磨损情况进而建立模型。其次,引入冲头的磨损面等效长度的概念到对冲裁后的刀面磨损研究中,且由于质量损耗、重量磨损率引起的冲头磨损量也应计入计算研究中。最后,通过抛光带的冲裁面中 Dam-bar 冲裁面的重量磨损率形成的预估模型构建完成。这是一个可以直接根据抛光带尺寸的状态来确定的冲裁冲头磨损,以此作为换刀或重磨方案的基础。引言现代产品中, 结构轻量化设计极具吸引力。从微小的集成电路到大型电子元器件, 在制造系统,金属加工过程需要做到足够精密,如混合,冲裁,冲压和轧制。本文旨在研究带有芯片的 IC引线框架在切削过程的 Dam-bar 精度。在冲裁过程的分析方面,G oijaer ts等人[1]在200 0年曾提出,利用大弯曲应力引起的较大弯曲应变,使用一个大的凸凹模间隙导致翻转边的高度,和毛刺尺寸的冲头半径来确定其精度。 Li [2]进行了铝片冲裁实验观察冲头模具间隙对精度的影响, 包括切削刃的锋利程度、冲头冲裁倾角的冲裁面和毛刺外形等参数。 1999 , Wadi 和 B alendra [3]进行下料碳钢实验,探讨冲裁力和位移在冲裁过程中产生的应变。 Kondo 和 Suzuki [4]详细讨论两精冲过程中的细坯和凹模,分析了凹陷量,板厚变化和冲裁表面对两个过程的分布均匀性的影响。此外,一些研究人员通过有限元方法,已经构建了一个金属板材冲裁过程的仿真模型[ 5,6,7,8,9,10 ]。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推断裂纹的起始位置和冲裁表面塑性变形区,冲头形状对冲裁过程的影响和冲裁产品最后的轮廓。在冲头的磨损分析, Li等人在 1997 年, [ 11]开发了一种磨损自动监测系统的模式分类技术和自回归时间序列模型。在同一年, Luo [ 12]进行了厚钢板的试验,冲裁试验运用 AISI 52100 的钢板,冲头采用粉末冶金高速钢( HRC 65-67 )。结果表明,凸模磨损主要发生在凸模侧。在2000 年,D avim [ 13]运用田口方法,利用磁盘上的测试机销,研究了铜材料( 70/30)和碳钢( CK45 - DIN )之间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Kang 等人[ 14 , 15]在?????????? 2 1999 年,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 Archard 磨损公式,冲头热锻工艺的磨损模型。冲头的磨损深度是可以通过模拟网格的位移决定再磨时间。在 IC坝杆切削过程研究中, Mekaru [16] 指出,早在 1994 年,光刻是常用的引线框架的制造工艺。主要原因是在现代的冲裁模具中,刀具的刚性约束给刀具施加了巨大的高长径比级进凸模的要求,从而导致断裂,屈曲和断裂破坏等破坏。然而,快速成型效率仍然依赖于更有效的级进模,主要取决于 Dam-bar 冲裁和引线成形的两个任务。 Lee 等人[17] 进行了单冲 Dam-bar 切削试验中,对切削力和切削过程中能量过程的不同冲模间隙下,冲头冲裁倾角等因子的影响。 2000 年, Cheung 等人[18] 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冲头,实验探讨了冲裁模间隙的影响,以及切削速度和冲裁倾角对冲裁刀具的磨损的研究。200 1 年,他们也发表了对刀
3.丁祥桢外文翻译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