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oc闽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摘要:介绍了闽商文化的形成,闽商的特质及新闽商的转型。
关键词:闽文化;闽商;转型
1闽文化下的闽商文化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
闽人自古就有移民和崇商的传统,这是与福建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可谓是: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艰难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远涉重洋,以寻求生路。 在异地他乡艰苦谋生的历炼,练就了福建商人“骨子里的吃苦耐劳”和“亲历亲 为”的精神。与多山这一不利于生存的条件相比的是,福建拥有绵长曲折的海岸 线,众多的港湾岛屿。宋元时期,福建人就开辟了 “海上丝绸之路”,便开始从家 乡带着丝绸、药物、茶、糖、纸、手工艺品等特产顺着“海上丝绸之路”飘洋过 海,将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开始海外贸易活动。因此大量的海外贸易和大量的海 外移民就成了当地两大特色,也形成了后来遍布全球的闽籍商人。
“蓝色”闽商。
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闽商特有的特质和文化,与古代中国占主导地 位的农业文明相比,闽商属于海洋文化的蓝色文明。历经千年的演变,如果说第 一代闽商是为生计而远走他乡,现代的闽商则是为了发展而向外扩张、开放、拓 展等意识早已融人他们的血液,成为闽商文化特有的特质。
数百年来,遍布全球的闽商,秉承“爱拼会赢”的精神,努力拼搏,以他们 的勤劳、智慧和热情,为中国及所在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闽商 也在这几百年的商海驰骋中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闽商文化和闽商精神,闽商文化是 闽文化的延伸,是接受海洋文化熏陶的结果。人们把它概括为蓝色的海洋文化。
(1)重商务实的生计传统。
福建有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福建境内山岭耸峙,百分之九十以上 的土地都被大山占去,真正可耕地面积不多,人稠地狭,生存条件恶劣,人被挤 到了海边上,辽阔无垠的大海就这样成了闽人的土地。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闽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地制宜,发展多元生计模式。或上山打石,或下海捕鱼, 或从儒人仕,或贸易经商,不追求一律的农业模式,重商逐利更为人们所崇尚, 形成宋人所言“只博黄金不博诗”重商务实的典型商业观,崇武人打石为生,德 化人制瓷为业,晋江和石狮“以商取胜”,每一种资源都得到了闽人的精心利用和 开发,正是闽南商人的务实精神的外化。 (2)冒险开拓的进取精神。
“走海行船无三分生命”,海上遭风暴、遇礁石,船毁人亡,葬身鱼腹是常有 之事,遇到海盗抢劫也不可避免。而为了生计他们叉必须铤而走险,这样无形中 成就了闽南人的冒险拼搏精神。
世代相承的这一精神造就了闽商与时俱进继续发扬冒险开拓的精神大胆尝 试。厦门人把一个边防海岛变成现代化的大都市;晋江人更是发挥“敢为天下先” 的胆识和气魄,闯出了 “晋江模式”。闽人怀着“爱拼才会赢”的坚定信念,把海 洋文化中最值得弘扬的冒险开拓的拼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善于学习的开放心态。
相对于较为保守的中国北方和内地民风,闽人更具开放和向外发展的意识。 由于海事活动技术性强、风险大、覆盖范围广、接触面宽,这使它比内陆的农耕 活动更有必要也更有条件接受外来的新事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外 贸易频繁,各地各国商人云集,闽沿海地区成了移民的活跃之地。与此同时,闽 诲商也大量涌向世界各地经商。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闽人把中原
闽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