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跳车的基本措施.doc防治跳车的基本措施
发布日期: 文章点击数为:发布科室:轨道交通 字号: [+]
2013/7/16 38 科 [-]
防治跳车的基本措施
根据目前我国公路修建中桥涵及桥涵两端路堤设计、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桥梁伸缩装置设计选 型和安装的具体情况,结合关于产生跳车原因的分析,跳车防治措施应该是综合的。
1桥头跳车防治措施
(1)地基加固处理
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尤其是特殊地基,如软土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河流相冲击洪积物地基等更需进行特殊处理。台后填方段的地基压力,一般小于桥台的 压力,其次台后填方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沿纵向(远离桥台)不断降低,即压力不断减小,所以在进行地基 加固处理时,首先应了解地基的地层岩性情况,并取样做土的含水量、密度和剪切试验,对特殊地层如黄 土和膨胀土还需做湿陷性等试验,从而确定地基沉降变形特性(固结变形计算),其次分段计算填方自重压 力,根据具体的地层情况设计地基加固方案,使台后填方路段的地基沉降变形与桥台地基沉降变形保持一 致,对不同的地层采用不同方法和措施。
软土地基。软土属高压缩、大变形地基,对该地基首先应采用插塑料板、袋装砂井等超载预压 等方法进行排水固结,其次根据填方路堤的压力计算,采用喷粉桩、挤密桩等进行加固处理。
河流相冲洪积物地基。该地层分布广、类型多、相变较大,地貌一般为河漫滩,或一、二级阶 地,该地基无论地层岩性条件,还是固结变形情况都优于软土地基,但由于该地基岩性和固结情况变化较 大,在地基加固设计前,应做地质勘察和土工实验,计算固结沉降量和填方压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基渐 变加固处理。
黄土地基黄土地基(除Q1和Q2老黄土外)主要特点是具有湿陷性。设计前应做地基土的湿陷 性指标和压缩试验,在计算台后填方土体压力的基础上,采用同上的地基加固处理设计,但需注意防排水 设计,防止地基产生湿陷。
⑵桥头设置过渡段。
在路堤和桥涵结构物的连接段上,考虑结构的差异,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根据具体情况和所 釆用的措施,过渡段可以分为两种:
路面类型过渡。桥涵两端路堤的施工,在一定长度范围(该长度可以考虑与路堤高度成比例) 内铺设过渡性路面,待路堤沉降基本完成以后改铺原设计的路面,这种措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比较适合。
搭板过渡。设置搭板可以使在柔性结构路段产生的较大沉降通过搭板逐渐过渡至桥涵结构物 上,车辆行驶就不致丁产生跳跃。搭板的使用,在一段时间内效果尚好,但是在路堤一侧搭板搁置在路面 基层上或特制的枕梁上,基层或枕梁的沉陷可能在该处形成凹陷,还有导致搭板滑落的。鉴于此,施工时 还需进行特别加固,在搭板的端部设置水泥稳定砂砾大枕梁,这样使用效果很好。此处,在路堤与桥涵接 缝处设置排水槽,避免或减少对路基、路面材料的冲刷和浸润,将会减少沉陷值和减弱冰冻的影响。
⑶台背填料的选择。设计及施工中,台背填料应在现场择优选用。采用粗颗粒材料填筑桥涵两端 路堤,或者设置一定厚度的稳定土结构层。用粗颗粒材料作为路基的填料不仅改善了压实性能,使其易达 到要求的密实度,而且对北方地区特别有利于减缓冻融的危害。设置稳定土的改善层能够使路基、路面的 整体刚度有所提高,从而减少沉陷。国外台后填方采用轻质填料,其目的也是减小填方容重,减轻填方土 体对地基的压力,提高地基的承
防治跳车的基本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