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生心理教育教学改革论文.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学生心理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通过对心理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从“接受者”的视角,对心理教育领域内“接受”问题作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对滁州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大学生心理教育接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为建立更加科学而完备的中国特色心理教育接受过程理论提供了有益的知识和理论参考框架。
关键词:心理教育;接受;制约
心理教育的接受主要包括方面:接受主体即大学生、接受客体即心理教育施教者以及二者关系。大学生心理教育接受过程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在需求过程;心理教育施教者传授心理教育知识的过程;大学生内化心理教育内容的过程。大学生心理教育接受过程就是这一切过程的动态结合。可以看出接受主体即大学生是这一过程的核心[1]。
1大学生心理教育接受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选取滁州学院大一至大四在校生120人,其中男女各半,每个年级各取30人,这些都是上过或者正在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2)调查方法。采用自编《心理教育接受情况调查问卷》,题目涉及大学生一般情况及在心理教育中“接受”了多少,举例:题目“你在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上学到了哪些?”、“心理教育课上,你认为影响你上课认真听讲的原因有哪些”等等,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回答,问卷包括8个题目,都是开放式问题。目的在于获得学生真正“接受”了多少心理教育。(3)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心理教育课程上接受的知识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出现“接受”困难,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觉得学到了很多;很多学生(%)认为导致“接受”困难的原因是没有兴趣,有的学生(%)随波逐流,还有的同学(%)认为教师讲课无趣。


心理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根本标准是接受主体对教育者传递的信息接受了多少,而不是教育者传递了多少信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在心理教育接受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心理教育学习兴趣不浓,大多数学生就是为了拿到两个学分,而不是说真正学到多少知识;(2)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心理教育针对人群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人,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他们对心理教育产生抗拒。
2大学生心理教育接受的制约因素

(1)性格方面。性格是制约大学生心理教育接受的一大重要因素,性格包括两方面:内向和外向。过于内向属于一种性格缺陷的,这类学生在心理教育接受方面会产生抗拒,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内向性格是一种病态性格,内向型的学生本来就不善言辞,被别人另眼相看会更加抗拒,对心理教育这类知识更是产生逃避,他们会不自觉的给自己贴一个不正常的标签[2]。(2)自制力方面。大学生尤其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意志力比较薄弱,易受他人影响,有的学生看到其他人在玩,自己也会跟着玩,自制力差,上课时间大多数时候在开小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课上的知识完全没有听进去,这也是制约大学生心理教育接受的一个因素。(3)认知态度方面。学生对心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及态度方面也是制约他们接受心理教育的一大因素,很多大学生认为开

大学生心理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燕燕盛会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8-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