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霍蓉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但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高技能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本文首先探讨新的经济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厘清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其次,研究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 作为构建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参考;再次,探讨我省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特点,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最后,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根据市场导向、行业需求构建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准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标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等方面。 2004 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内涵与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较高的面向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二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人才发展预期目标而制定的可操作方式和手段,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而采取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途径和运行管理等构成要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高职教育类型的个性。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2、培养目标的行业、职业定向性。3、课程设置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匹配性。 4、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二、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外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早,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先进理论,积累了成功经验。研究国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借鉴他们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一) 、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双元制”中的双元分别指企业与学校,“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模式。”[1] 德国的高职学院主要负责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则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以高职学院教育为主不同,德国的双元制更强调企业的作用,学生在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占有较大比重,通常达到或超过二分之一。企业的培训内容接近职业实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培训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顶岗工作,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二) 、以国家资格框架体系为依托的澳大利亚 TAFE 模式 TAFE (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它由澳大利亚政府开设的 TAFE 学院负责实施教育与培训。”[2] 它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突出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为各行业不同岗位培养具有高文化、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支持 TAFE 模式运作的基础是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它统一了行业和教育培训领域的资格标准,是对个人已经达到的学习目标,或已具备相关行业、专业和社会所需要的能力的一种认定。在这个框架体系之下,澳大利亚又陆续开发了一系列的国家培训包。从能力的认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到资格证书的颁发,培训包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规范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具体实施的每个步骤。并以国家培训包为基础设计了 TAFE 的主要课程。(三) 、注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加拿大 CBE 模式 CBE (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 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并以此为基础,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可以说, CBE 模式突破了以往由学科体系来确定各门课程,然后根据学科要求制定教学大纲的做法,它将职业目标分析图表制定模块式教学大纲,再按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要求设计学习包。“突出能力,而不是突出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强调对学生自我实践学习和自我
结题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