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陌生化理论新探》,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陌生化理论新探》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I 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主义方法”的原则。什克洛夫斯基在1916年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力求用它作为概括复杂的感受和表现现象的方法。在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就是设法增加感受的难度,从而延长感受时间。“陌生化”理论的提出,虽然是上个世纪初的事,但是对“陌生化”的体验和艺术实践绝非某一时代或某一民族所独有,而是古今中外文艺实践活动中最普遍的特征。“陌生化”作为一条有着坚固而广泛心理学基础的普遍原则,被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在艺术创造的各个不同维度和方向,并充斥于作品的各个层面。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凡有形象的地方,就有‘陌生化’。”今天,有人把“创新”视为世界范围内现代派的突出特征,而把“出奇”当成后现代派的突出特征。事实上,这些都被作为基本特征,涵盖在“陌生化”的范畴之内。“陌生化”理论成了西方诸多文艺理论的源头。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符号现象学、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等,都从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理论根据。因此,对“陌生化”理论的重新关注,对“陌生化”理论发展的进一步梳理,以及分析它作为文学表现手法在当今文学作品里的新形式新表现,便变得非常有意义。本文分三部分来对陌生化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对俄国形式主义做简略说明,包括它的形成建立、发展流变、主要观点、后继影响,从而为理解陌生化这一概念提供文化理论背景方面的支持。这之后介绍和陌生化息息相关的几对美学范畴——材料和程序,陌生化与文学性,诗性语言和日常语言,陌生化和自动化,通过对这些范畴的梳理,进一步明晰陌生化的理论内涵。而文学作品,首先是人的作品,由文学研究而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归到人上去,这就需要继续挖掘陌生化形成的心理动因,在第二部分就主要探讨陌生化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原因,包括无意识理论,抗心理衰减理论和唤醒理论。第三部分则把陌生化更深入到人学的领域,从人的生成谈起,而后结合什克洛夫斯基、布莱希特、马尔库塞等人的陌生化理论,谈一谈陌生化与异化的问题。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自动化;陌生化;异化 II Abstract “Defamiliarization” is the core concept of Russian Formalism and principle of Formalism Method. In 1916, Victor Shklovsky advocated the theory of “Defamiliarization” and tried to use it as a method of plicated feelings and expressing phenome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ormalist, the art means to e “Defamiliarization”, that is to say, art makes itself more difficult to be understood so that the time used for tasting is prolonged. Meanwhile, Defamiliarization Theory, first advanced in last century, is practiced in art creation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lands, not absolutely owned by a certain times or a certain nationali
陌生化理论新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