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北纬 40 ° 47 ′ 12 ″至 41 ° 33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53 ″,东经 119 ° 24 ′ 54 ″至 120 ° 23 ′ 24 ″之间,南北长 105 公里,东西宽 公里,总面积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4 万亩。喀左县是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唯一一个蒙古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西部朝阳市南部、大凌河上游的丘陵地区,东临朝阳县,西靠凌源市,南接建昌县,北连建平县,是辽冀蒙三省交汇地带,辽西走廊北通道要冲, 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喀左县辖 22 个乡镇和 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 43 万, 城市人口 万,是蒙古族风情浓郁地区。 1958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旗建县。县委、县政府驻地大城子镇,邮政编码 122300 。喀左县历史悠久喀左——我的家乡这里自古以来就有“金鼎之地”美誉。出土有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的 4件商周时期青铜大鼎。这里有距今 15 万年前古人类居住的“鸽子洞遗址”;有考古学界称为“中华第一祭坛”、“中华文明的曙光”、将中华文明史提前 1000 年的“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这里出土的裸体孕妇陶像被称为“东方维纳斯”、“东方女神”。是《史记》所载商朝孤竹国两位王子伯夷、叔齐互让王位的发生地,是春秋时管仲用老马引领齐桓公和齐军走出迷谷瀚海即“老马识途”成语的出处地。东汉曹操北征乌桓在此涉白狼水(今大凌河)登白狼山(今大阳山),凯旋而归时写下千古名篇《观沧海》。这里辽金元时期置利州,成为经济发达、文化鼎盛、人才辈出的繁华之地。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誉为“四杰”之一的爱将济拉玛(者勒蔑)为喀喇沁部始祖, 1635 年起置喀喇沁左翼旗长达 300 年之久。喀喇沁部远祖为游牧于中亚草原今伊朗境内的的乌古思人,东迁后与朵颜乌梁海合二为一,仍以喀喇沁为部落名称,而乌梁海人其首领是者勒篾的后裔:革兰台之子恩克为者勒篾的 10 世孙, 长昂为 11 世孙,色楞为第 12 世,长昂之子赖洪大为第 12 世,赖洪大之子苏布地为第 13 世,也是明代朵颜卫的最后一任首领。现喀喇沁左翼档案馆藏有其家族族谱. 苏布地归附后金之后,为满清入主中原攻锦州、破长城立下汗马功劳,后病死,其子固鲁思奇布继任喀喇沁部首领。皇太极于天聪九年( 1635 年)诏编喀喇沁部为左、右二旗,以固鲁思奇布掌右翼旗(今喀旗),并授扎萨克衔, 编 95 佐领,治所在锡伯河北岸龙山。也是清朝开始喀喇沁旗的第一任首领。其叔色楞掌管左翼旗(今辽宁喀左)。喀左文物对推动人类的文明这里处处皆文化,全县有历史文化遗址 760 处,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蒙古族叙事长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齐名;喀左乌梁海氏家谱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族族谱;佛教道教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 21 世纪以来,喀左县在全省第一个实现高中教育城市化,在全省第一个实施初中教育城市化,先后有 47 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喀左物产富饶。这里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素有“金山银水”之称。全县有各类动植物 2000 多种,名优农副产品较多、品质上乘。全县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32 种,是矿产资源较多的县份,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喀左处处皆特产,从清代进入宫廷食谱的喀左陈醋、地方名吃到参加新中国国庆焰火表演的民间花炮;从独具特色的紫砂工艺品到远销美日韩的蒙汉民族工艺品地毯; 从畅销南国的利州风鹅到西方各国称羡的红提葡萄,还有鸭蛋、小米、杂粮、大枣、花生、果蔬等都是上乘佳品,美不胜收。
喀左——我的家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