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范文.docxWord格式
2
教学案例范文
大学教案范文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教案 . 编号:04 课时安排:8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使学生了解实际流体的两种流动型态,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两种型式,掌握沿程损失、局部损失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理解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产生原因,以及边界层概念及绕流阻力概念。掌握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圆管层流与紊流沿程阻力系数及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理解当量粗糙度、当量直径、水力半径等重要概念。
教学内容(注明: * 重点 # 难点 ?疑点): 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4-1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两种型式 §4-2层流、紊流与雷诺数 §4-3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1学时 §4-4紊流的特征及紊流切应力 1学时 §4-5尼古拉兹实验 1学时 §4-6当量粗糙度的概念与工业管道λ的计算 1学时 §4-7当量直径的概念与非圆管的沿程损失 1学时 §4-8管道流动的局部损失 1学时 共计8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 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的判别,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圆管层流与紊流的流速分布,沿程阻力系数及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 沿程损失与局部损失的特征,当量粗糙度、当量直径的概念,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
Word格式
3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紊流理论基础,紊流理论的应用,N-S方程与雷诺应力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拓宽:现代紊流模型的发展。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讲授——提问——讲授——习题课——实验 注意问题:紊流与层流的判别,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切应力分布与紊流阻力系数经验公式的选取。 教学媒介:多媒体结合板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讨论: 1)紊流是怎样形成的? 2)为什么Re数可用来作为判别流态的唯一准则,而临界速度却不可以? 2. 作业: 习题:4-2、4-5、4-8、4-9、4-10、4-14、4-16、4-19、4-21、4-22、4-23、4-24、4-25、4-27、4-28、4-29、4-30。
教案中教学内容怎么写
。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Word格式
3
。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练习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更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因此无论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是何性质,都应在课堂上安排练习时间,而不应满堂灌。
。一个好的教案应有始有终。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业则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理解、消化授课内容,为学好下一节课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Word格式
5
课堂教学案例怎么
教学案例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