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
 
   
 
 
 
 
 
 
 
     
 
 
 
 
 
【摘要】 目的 研究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就诊的4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均分成2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技术,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技术。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VAS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中对缓解疼痛效果更显著,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混合痔;疼痛;护理干预
疼痛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症状表现,尤其是在术后排便时,疼痛更加剧烈。疼痛感不仅影响切口愈合质量,还将给患上身心带来较大痛苦[1]。中医认为疼痛由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通过中医护理技术可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疼痛目的。为此,本文选取4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对中医护理技术发挥的临床效果做进一步探讨,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将2018年3月~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就诊的4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均分成2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女比例13:7,年龄最大58岁,最小22岁,均值(±)岁;实验组男女比例12:8,年龄最大60岁,最小23岁,均值(±)岁。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技术,包括:密切监测切口情况,给予镇痛药物等。
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包括:
烫熨。将100g小茴香与500g粗盐放入铁锅中炒热,用温度为60~70℃文火慢炒。接下来放入药袋中,用毛巾裹住保温,分别在气海、中极及水道等穴位处来回推烫。随着药袋温度变化,适当调节推烫力度和速度,每次治疗20~30分钟。
(2)中药熏洗。药方为:酒大黄50g、白鲜皮40g、蒲公英30g、苦参30g、赤芍20g、甘草10g、醋延胡索20g、黄芩20g、醋乳香20g、金银花30g。将药物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煮沸,待汤药自然冷却。每次排便后,将药汤加热至50~70℃坐浴30分钟,每天2次。
(3)艾灸。选取大肠腧、八髎穴、天枢穴、中极穴进行施灸。首先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对艾灸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同时垫上一层薄无菌纱布,以免烫伤皮肤。将艾灸点燃后,在距离皮肤2~3厘米位置对穴位进行熏灸,每个穴位15分钟,皮肤微红最宜。
(4)耳穴贴压。选取大肠、肛门、交感、皮下质进行按摩,对按压周围皮肤消毒后,使用王不留行籽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按压20秒,每天3~5次。
(5)穴位贴敷。首先清理穴位周围皮肤,再按压腧穴,确定穴位后,粘贴穴位敷贴,按揉5s。每间隔24小时更换1次。
观察指标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疼痛改善情况。VAS满分为10分,得分与疼痛呈正相关。
统计学方法

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21-08-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