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 826 导师及联系方式( 为了防止网上一些专门搜索邮箱地址发垃圾邮件的垃圾制造者,为了尽可能保护老师们的邮箱,我就把老师邮箱@后面的 n 给去了,列的只是前面的ID)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一院)电子工程系(五系)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 也就是考研大家所报的考试科目为 826 信号处理导论的方向, 该专业有一下几个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目标探测与识别, 信息安全与对抗。下面主要介绍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部分导师。一通信与信息系统首先要介绍的当然是北京理工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的奠基及领军人物,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匡镜明教授. 匡镜明,男,汉族, 1943 年7 月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 1966 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同年留校任教; 1981 年获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 1984 年8 月赴西德西柏林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1988 年 10 月以优异的成绩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北京理工大学工作。 1988 年 11 月至 1993 年7 月, 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主任。 198 9 年晋升为教授, 1993 年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3 年8 月至 1999 年7 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199 9年7月至 200 7 年8 月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匡镜明教授一直致力于无线通信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且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成果突出。获得德国国际作究中心( GTZ )的仪器设备及实验器材资助, 在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现代通信实验室。基于他在数字移动通信领域的工作成绩, 1999 年瑞典爱立信公司与他合作建立了“北京理工大学——瑞典爱立信公司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该合作项目是首次用我国的知识产权开展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他在数字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及无线通信领域所做出的突出成绩, 他所领导的北京理工大学现代通信实验室被国际电信联盟( ITU )确定为国际数字语音编码评测单位。匡镜明教授还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各类别的科研项目, 获得多项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匡镜明教授已出版专著两部, 在国际国内学术刊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260 余篇。他指导培养了出站博士后 3 人,毕业博士生 42 名, 硕士生 82 名。自 1993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7 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联合授予他“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1998 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1 年被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工委联合授予“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1 年被北京市授予“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优秀校长”目前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及评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联系方式:实验室电话 010-68915218 E-mail jmkuang @ 目前匡老师每年也招收一定数量的硕士生,2 人左右吧, 但因为他科研任务重, 另还带有不少博士生, 所以他名下的硕士是由其他老师帮带。安建平教授安建平, 1965 年5 月出生,山西省原平县人, 1987 年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科学系,从 1990 年开始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学习硕士、博士, 1996 年获得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学位, 后留校任教, 2000 年 12 月聘为博导。历任通信教研室主任、电子工程系主任。现任“通信与信息系统教授, 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扩频通信、 OFDM 、超宽带通信、 MIMO 技术、通信链路自适应、高速移动载体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无线自组织网络等。作为项目负责人, 承担了国家“ 863 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教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国防重点项目等 50 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排名第一)、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 、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均排名第二); 获得光华科技基金奖三等奖, 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 0 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讲授的课程有《通信原理》、《信息论》、《信道编码》、《扩频通信》、《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培养博士生 37 名。发表学术论文 110 余篇,出版著作 1 本。研究方向关键字: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 软件
北理826导师及联系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