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一、初读感知
这篇文章给我们讨论了哪些问题?
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乐?苦和乐之间是什么关系?
2、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层义。
二、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四、深层探究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这个问题后,一连用了三个设问,构成排比句,请分析一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在文中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又是怎样论述“尽责并得快乐”这一观点的?
2、作者引用“如释重负”和“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什么作用?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在第5段中,作者引用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2、在第5段中,作者除了引用曾子的话作论据外,还使用了什么论据?
3、文章第6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在作者看来,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作者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五、写法探究
论据 论证方法 论证结构
六、课堂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七、板书设计
分论点: 最苦——负责任(1--2) 分
分论点: 最乐——尽责任 (3)
结 论: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4--5) 总
《最苦与最乐》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