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学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体系——综合材料作者:季永杰时间: 20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1) 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 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 理想的特征: ①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②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3) 理想和空想的比较: 科学的理想不同于人们头脑中的空想。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 理想的分类: 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5) 理想的重大作用: 理想是现实性和预见性的统一。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信念:(1) 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2) 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然而,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不断变化的现实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3) 信仰的含义: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4) 理想和信念的对立统一: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必要性: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2.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1.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使命,就是要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六大“建设和谐文化,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