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桃花源记导学案.doc学习流程:
1导语导入
作家作品
预习检测,扫清字词 障碍
整体感知
小组竞赛
达标测评
初二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课题:桃花源记(-) 主备人:高文美 时间:
学习目标:
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探讨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正确断 句: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武陵人/捕鱼为 业
一、 导语:
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 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
学情预设:
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
二、作家作品:
三、预习检测:
有汉,无论/魏晋
定的文言基础,具有初步发 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
陶渊明,东晋著名大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 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y寻阳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增减)
晋太元中(jin) 缘溪行(yuan) 便舍船(she)
⑤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新课程改革的•个重要理念
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
豁然开朗(hud) 屋舍俨然(shQ) (yan)
2、反复朗读课文,根据注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
阡陌(qian mb ) 黄发垂髻(tiao)
释疏通文意。
能力。所以在这节课中,我
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宫,由于不满官
便要还家(归。) 遂与外人间隔(sui) (jian)
3、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
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 耕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
及郡下,诣太守(jun) (yl) 刘子骥(jl)
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的复述课文。
成教学目标。
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法、想象法、小 组讨论法等,使学生从学会 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
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 苍生的宏愿,乂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 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
(1)鲜美: (2)异:
(3)豁然开朗: (4)并
(5)平旷: (6)属:
(7)悉: (8)怡然:
(9)相闻 (10)阡陌
五、朗诵比赛
知识,乂提高了能力。
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 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 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 《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记”是''诗''的序言,是一 篇优秀散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 割据,战乱频繁,赋税徭役繁重,生灵涂炭。当时陶渊 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
(11) « (12)
(13)仿佛
3、翻译下列句子
25桃花源记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