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一、山区和山地城市 1 、全球重要的生态环境系统山区是复杂和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对维护全球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的 1997/45 号决议中指出, 地球至少 1/5 的陆地表面为山峦覆盖, 大约 10% 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包括高低在内的多山区域, 而比例远远大于 1 0 %的世界人口的生活完全依赖山区资源。山区为全人类提供一半以上的淡水,山区还为全球提供分额巨大的树木、矿物和牧场。山区容纳着数量巨大的多民族群体, 保留着多种多样的文化传统、环境知识和与山区环境相适应的人居方式; 山区又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土壤文化基因库, 还有传统的管理经验, 山区提供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并使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人类的未来,山区的这些资源与服务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2 、山地与人关系的突出矛盾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它在全球山区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山地已占了国土面积的 2/3 以上,人多、地少,山地多、耕地少,是中国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 如中国西南的贵州省民间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重庆市有“三分丘陵七分山, 真正平地三厘三”的说法。中国的山地城市分布广、类型多。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 山地资源的消耗不断加大,山地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山区和山地城市的人一地关系矛盾更为突出。不少地区由于不顾生态条件而进行的“破坏性建设”。造成了山地民俗文化、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山地住区建筑风貌等方面的巨大损失。这种状况继续下去, 不仅酿成山地人居环境的不可持续性,而且还会导致山地文化遗产损失殆尽,以及山区各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下降。注:这里所指的山地和山地城市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中国山地面积约为 650万 km 2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69% ,其中山地面积( 指高山、中山、低山)为 33% , 丘陵面积( 包括深丘、中丘、浅丘)为 10% , 高原面积为 26% , 山地城市, 是指城市的选址和建设在山地地域上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城市迥然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二、特殊的立地条件山地城市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城市建设的“基底”高低起伏,从而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与平原城市相比, 山地城市空间增长不仅沿高低起伏的用地基底延伸, 而且具有在竖向的三维空间分布的特点。自然的山水格局, 使山地城市空间的增长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对自然山水的改造使之适应城市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 上山、下水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等三个方面(图 1 ),随着城市空间的三维集聚,城市空间格局显示出集约化发展的趋势。随着山地都市空间集聚的发展, 都市空间与区域格局协调发展成为另一条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图1 三、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的建构 1 、集中与分散,矛盾对立的统一体由于山区和山地城市所处的地理区位、海拔高度、地形坡度、气候、降雨和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山地城市布局结构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一般而言,当山地城市人口规模超过 10 万人,就应该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结构模式,切忌采取自由蔓延“摊大饼”式的国度集中连片布局,使城市无限制膨胀。集中,是城市文明和效率的本质体现,分散,则是山地城市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集中与分散, 是一对矛盾对
山地城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