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气阵阵袭入卧内,破旧单薄的小床上,,人心更凉!惨白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满脸的焦急和不安,,诗人索性穿衣起来,走出了屋子.
秋天的夜晚,,露水凝成小水珠,,,可诗人仍被心事所扰无法成眠,就这样望着四周了清冷之景,,,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已经醒来,!
第1页/共18页
全诗虽一字未提"倦",但如此清爽的秋夜,,诗人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月夜意境图."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一个"凉"字不禁让人心头一冷,好奇诗人为什么在如此清爽的夜却只感到阵阵凉意?"野月"使全诗的意境更开阔,也使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
第2页/共18页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这一句紧承上句,因为凉,才有重露成涓滴,这点点滴滴多么像百姓纷飞的眼泪,落入了诗人善感的心里;因为月满,才有稀星,那月是压在诗人心头的石头,,而诗人仍站在庭院里,抬头仰望天空,心中焦急难以入眠."暗飞莹自照,水宿鸟相呼"写出了破晓时的景色,?诗的结尾给了我们答案.
第3页/共18页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空悲清夜徂",如此清凉的夜,也只能悲叹它白白逝去.
整首诗只字未写"倦"却通过写秋夜从月升到月落的景色变化从侧面写出诗人的彻夜未眠,怎能不倦?也正好突出了诗题"倦夜",只字不提"倦",却处处写"倦".把一个心系天下苍生,心忧国运的诗人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4页/共18页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与后两句有什么不同?
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答: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第5页/共18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长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第6页/共18页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ruó)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第7页/共18页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第8页/共18页
年年雪里,长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不同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答: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长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第9页/共18页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例如:(1)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冷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2)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了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第10页/共18页
感时伤逝类诗歌鉴赏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