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PPT课件.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控制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
控制传染源
感染者
隐性感染
健康携带
切断传播途径
合理消毒隔离技术-经粪口传播
-经空气/飞沫传播
标准预防原则
保护易感人群-密切接触
第1页/共36页
传染源
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第2页/共36页
传播途径
消化道:粪-口传播。
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被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第3页/共36页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
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① 免疫功能不全易感染发病
② 个人活动行为难以自控,易接触被污染物品
③ 幼儿暴露皮肤部位较多,如手、足、臀部等,且肤质较嫩
防护能力差,病原易侵入机体而感染。
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及个人消毒,避免传染给孩子。
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
第4页/共36页
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
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第5页/共36页
病 原 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克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50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
对乙醚有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第6页/共36页
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防控若干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
二、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三、制订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环境管理
四、合理分诊和疏导,减少不必要的留观或住院
五、教育、督促病孩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
六、卫生保洁员和陪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第7页/共36页
一、建立科学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
管理要求应符合国家政策方针
措施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
落实情况、效果-如何定期评估
持续改进-纳入常效管理
成本效果分析
第8页/共36页
管理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方针
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
传染病科;感染性疾科;儿科?
第9页/共36页
二、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非手触式水龙头
皂液
干手纸巾
快速手消毒剂
必要的提示
第10页/共36页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8.59 MB
  • 时间2021-08-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