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探究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新课标实施以来在江西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题的分值上升到了8分,可见其重要性。在做题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去找一些方法,为学生提供思路,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分析、去理解、去赏鉴。高考复习时可把诗歌鉴赏分为“初步鉴赏”和“深层鉴赏”两个层次。
一、初步鉴赏
首先,关注诗歌的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能够给我们提示诗歌的大致内容、情感、价值取向,如题目中有“咏”说明是“咏物诗”,“怀古”说明是“怀古诗”;题目中出现“悲”我们就知道作者的感情,出现“送”我们可以界定为送别的主题等。
其次,关注诗人和时代。要知人论世。熟悉诗人可以了解其诗歌的大致风格和内容,如提到杜甫我们就知道他的风格是沉抑顿挫;李白诗的风格是豪迈飘逸。关注时代可以让我们对诗的创作基调和背景有所了解,如杜甫、李清照等人的诗词大多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再次,关注诗后的注解文字,这些文字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内容、情感产生的原因。
以上所述能使我们对诗歌有一个粗线条的认识,是对诗歌外围的把握,有了这些“关注”我们就可以真正进入诗歌的内在世界。
二、深层鉴赏
诗歌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咏物诗、咏史诗、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等。我们知道相同类型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也相类,采取的手法也有很多相同点。比如“怀古诗”,手法上主要是对比、虚实结合;情感基本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等,内容大多是写古人、古事和今人、今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中,作者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状,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运用今昔对比,历史沧桑之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说关注诗歌的类型,就能对诗歌内容和手法有一个方向性的把握。
意象是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意境是所有意象组合形成的氛围。一般来说诗歌都有意象和意境,诗歌中的很多意象表达的情感其实是固定的。了解意象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切准诗歌的脉搏,把握诗歌大致的情感倾向,比如杨柳、长亭、寒蝉等,都有送别的情感。又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淡酒、鸿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都有愁的情感。
教师可以分门别类构建一个诗歌手法体系,让学生心中有数。这些手法包括语言特色、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它们不仅告诉我们诗歌“写了什么”,而且能让我们明白诗歌是“怎么写”的。诗歌手法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此只谈一下表达技巧。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大致可以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议论和抒情。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比、对仗、拟人、夸张等,这些都比较简单。表现手法较为复杂,用得较多的有烘托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