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论文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融资环节财务风险
合作社一般资产负债率低,所有者权益总额远远大于负债总额。由于杠杆原理的作用,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中债务融资必不可少,一般企业融资顺序通常为留存收益-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却并非如此,它不能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或者股票,外部融资渠道较窄,通常的融资顺序为未分配盈余-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带来不同的风险,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这种资本结构以及特有的融资顺序,也造成了合作社特有的融资风险点:资金不足、外部融资难、资本的不稳定性。
(二)投资环节财务风险
相较于一部分发达国家,我国大多数合作社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专业性且规模小的经济组织,而作为合作社的成员——————农户收入水平也不高,可支配资金少;此外小农户求稳定、怕风险的特性使得他们不会轻易对合作社投入资金。另一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群众对它的认知度低,有一部分农户不愿意加入合作社。投资力度欠缺成为合作社财务风险点,会影响合作社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投资项目未能进行可行性分析或者投资风险分析,决策方法缺乏科学性。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
由于发展的需要以及受资金的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很少有对外的投资活动。一般是把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合作社的内部投资,如购置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这就形成了合作社的对内投资。一些合作社由于没有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账目又不十分清楚,往往对固定资产、农业资产、产品物资等资产未计提折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资产管护资金没有角落。有的合作社缺少必要的账簿记录,这就增加了资产流失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不完善,极易滋生财务风险。首先,合作社内部缺乏明确的部门划分以及专职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并且对风险缺乏有效的防范。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作为其内部治理机制的组成机构,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并相互制约。但是,有的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监事会,但监事会的人选主要由核心社员掌控,成员大会、监事会与理事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监督流于形式。最后,农民合作社现有的内部控制手段不能适应ERP环境的发展。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会计核算手段日益高效化、科学化,但合作社内部控制措施仍停留在手工勾对的方式上,形成了内部控制的盲点,加剧了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
(二)农业服务信息体系建设
信息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也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部信息渠道主要为各种会议和文件,信息形态多为各种规定、指标和要求等指令形式;内部信息渠道主要是管理者与社员共同参加的会议和报告、报表等,所提供的信息是常规的、零碎的,或者属于决策者能够观察到的状态信息以及一般的要求意见,并且社员接受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受其人际关系和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风险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