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松别名:白松(河南)、五须松(四川)、吃松、果松(云南)、马袋松、葫芦松(陕西)学名:Pinus armandi Franch. 科名:松科(Pinaceae) 华山松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分布范围较广,更新繁殖容易,生长比较迅速,产材性质优良,种子可供食用,经济价值较高。华山松不但是现有天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成为不少地区的采伐利用对象,同时也是大面积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我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解放后,华山松造林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了较大发展,建成了许多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华山松人工林基地,产生了一些材积平均年生长量达每公顷 14-16 立方米的速生丰产典型。在总结提高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发展华山松速生用材林基地,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林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 35 米,胸径 1 米,幼树皮平滑而薄,灰绿色,老树皮则开裂成方块状,不剥落。小枝绿色,无毛。针叶五针一束,长 8-18 厘米,树脂管 3,背面两个边生,腹面一个中生。球果圆锥状长卵形,长 10-22 厘米,成熟时种鳞张开,黄褐色, 种鳞无毛,鳞脐小。种子扁卵形,淡褐色至黑色,有纵脊, 长 1- 厘米,无翅,或两侧及顶端具棱脊(图 6)。分布华山松的水平分布较广,约在北纬 23° 30′---35 ° 30″, 东经 88° 50′-113 °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大多分布在海拔较高地段。其垂直分布范围有向西南方向逐渐增高的趋势。华山松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垂直分布范围如下: 晋南中条山( 最北到太岳山的沁源) ,海拔 1200-1800 米,陇东与陕西的关山地区及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地区,甘南白龙江流域、洮河流域、大夏河流域及青海东部局部地区,海拔 1300-2700 米;陕南秦岭、巴山,豫西嵩山、伏牛山,梅拔 1500-2300 米;鄂西、湘西及川东,海拔 1,000-2,000 米;川北松潘一带,川西大渡河流域及西南安宁河、雅砻江流域,海拔 1600-3300 米;贵州省中部及西部,海拔 1000-2500 米,云南省中部、北部、西北部(文山、蒙自、普洱、镇远一线以北) 海拔 1400-3300 米,其中以 1800-2800 米地带分布比较集中,生长也较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东部也有分布。华山松在共自然分布区之外,已有不少地区引种成功,如北京市八达岭( 海拔 800 米以上) ,山东省泰山( 海拔 700 米以上), 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的耀县、白水、旬邑等地( 海拔 1,000 米左右),江西省庐山(海拔 1000 米以上)等。此外,辽宁省东部山区及华东、华中一些高山地区也正在试验引种。生物学特性(一)较喜光树种。幼苗耐一定庇荫,能在林冠下更新,在气候不过于干燥时,也能在全光下生长。幼树随年龄增大而对光照要求增强。据调查, 5 年生以前可耐 40% 的上方遮荫,而侧方遮荫则有利于高生长及干形发育。 6-10 年生后在上方遮荫下,生长几乎停滞,连年高生长量仅为全光下的七分之一。(二)喜温和、凉爽、湿润的气候,高温及干燥是限制其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布区的年平均气温一般在 15 度以下,年降水量 600-1500 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 70% 。不同的水热状况对华山松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在比较干燥的六盘山中的华山松,就远不如在比较湿润的秦岭中的生长优良。在滇中安宁县, 海拔 2100 米以上比较温凉湿润的地带华山松生长较好, 15-2 1 年生人工林的材积年平均生长量每公顷 6-11 立方米;而在(海拔 1900-2000 米) 比较干热的地带,同龄人工林的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仅为前者的 40% 左右。滇中宜良县禄丰村林场在海拔 1870 米、 2040 米及 2280 米的地方营造的华山松林, 4年生平均高分别为 57、 65及 130 厘米,差异是很显著的。较耐寒。在其分布区南部, -7-10 ℃的低温对华山松生长没有不良影响;在其分布区北部,甚至可耐-31 ℃的绝对低温。但在某些地区( 如滇东北的小草坝林场,海拔 1800 米以上) ,冬季凌害(冰挂)严重,引起华山松大量顶枝折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发展。(三)能适应多种土壤,在山地褐土、森林徐壤、山地红黄壤、红色石灰土及草旬土上均能生长,其中以在深厚、湿润、疏松、微酸性的森林棕壤及草句土上生长最好。在干燥、瘠薄的石质土及排水不良的潜育土上生不良,更不能耐盐碱。华山松对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在共分布带的下限及比较干热的地区,必须有充足的土壤水分供应才能使它正常生长,所以在这些地区,华山松往往只分布在阴坡、半阴坡的下部及山洼地段。(四)华山松是针叶树种中生长比较迅速的一个树种。在北方可与油松
华山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