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护理论文
一、临床资料
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主动脉夹层瘤24例,20例男性,年龄38~64岁,平均48岁,4例女性,年龄32~61岁,平均46岁。
主动脉夹层表现复杂,形式多种多样,病死率高,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对于有高血压病史、以胸腹部疼痛就诊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如有突发剧烈、撕裂样持续不缓解的疼痛(尤其是胸背痛),且随血管走行部位延伸,伴大汗、晕厥或肢体感觉、活动异常者,尤其是体征上有:①血压较原有水平明显升高,或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史,就诊时血压高,四肢血压不一致者;②存在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及疼痛部位有血管杂音者,更应警惕主动脉夹层存在的可能。强调对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症状及仔细查体,特别是在心脏及疼痛部位听诊的重要性,以及足背动脉短缺体征。主动脉夹层的最终诊断还需依靠超声心动图、CT、MRI及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加以明确。
二、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依病情分别采取:①控制血压、缓解疼痛;②周围血管搏动的观察;③维护水、电解质平衡;④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腹压升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处处理等综合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原则是一旦确诊,须尽早手术,急性者须行急诊手术。术前有左心衰竭、短暂意识丧失、脑供血不全表现的并非手术禁忌证。术后予镇静止痛、补液支持、控制血压、预防感染等治疗,并复查支架情况。加强各项监护及护理,均痊愈出院,无护理意外发生。
三、护理措施
一旦确诊为AD,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心脏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会引起外周动脉阻塞征象,因而不仅要观察桡动脉压,还必须常规观察颈、股动脉搏动变化,若动脉搏动消失或两侧强弱不等,则提示阻塞可能。此外还需严密观察病人意识及有无头痛、头晕等征象,因主动脉内膜撕裂到主动脉弓时有时会阻塞3分支,引起大脑缺血缺氧L3J。对于stanfordA型病人还需要观察心电图,因其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若继续向上剥离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同时还需注意观察尿量,保持出入量平衡,了解肾动脉是否受到内膜撕裂的影响,因有些病人可从升或降主动脉一直撕裂到双侧髂总动脉,其中有些可导致肾动脉开口阻塞致急性肾功能不全。①首先,控制血压,发病早期血压正常或升高,由于夹层血肿压迫造成一侧血压降低或上肢血压高于下肢,或者形成四肢血压不对称,所以应严密观察四肢血压变化并详细记录,在保持心脑无缺血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把血压控制在低于正常值范围内。有效的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以及射血速度可防止或控制夹层血肿再延伸。测量血压时,应同时测量四肢血压,以健侧肢体血压为真实血压,作为临床用药的标准,在测血压时应左、右、上、下肢血压同时测量,为医生提供诊断及鉴别依据。若血压升高者可用硝普钠静脉微泵输入,使血压控制在90~110/60~70mmHg,以保证心、脑、肾等主要器官灌注基本正常;在使用硝普钠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光、每6~8h更换一次,且应用时间不宜过长,大剂量或使用时间长时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精神错乱、震颤、嗜睡、昏迷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则及时报告医生,建议使用立其丁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