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汉的建立:
:
:
: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背景: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第1页/共16页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dàn)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二:“自天子不能具醇(chún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原因:秦的暴政,秦末战乱
境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汉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一、西汉的建立
根据材料,说说汉初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导致汉初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巩固新的王朝。
第2页/共16页
二、休养生息政策
汉得天下后,刘邦曾说:“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随后陆贾援引历史,以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行仁义的重要性。
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便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
陆贾
【总结和概括】
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汉初经济凋敝,
社会局势动荡。
吸取秦亡教训。
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有与民休息,给人民安定的生活环境之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政治表现。指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以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第3页/共16页
请你来总结汉初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
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休养生息”的结果是 “治世” 局面的出现。
二、休养生息政策
第4页/共16页
3、“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鼓励农桑
1、“兵皆罢归家。”
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解甲归田
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二、休养生息政策
解读以下材料,将材料与右边的相关词语连接起来。
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第5页/共16页
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统治者对农业是多么注重,为什么要实行这种以农为本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二、休养生息政策
第6页/共16页
汉文帝
汉景帝
三、“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削弱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
第7页/共16页
汉文帝
汉景帝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一: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民为本。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
到了三十税一。
汉文帝在春耕的时候,亲自率领臣下耕种;皇后亲自率领宫女采桑、养蚕。汉文帝还规定农民种地没有种子,由各县借给他们。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把每人每年服役一次改为每三年服役一次。
继续强调以农为本,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曾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桑麻。” 他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但这仍然是很轻的税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三、“文景之治”
①减免徭赋
第8页/共16页
汉文帝
汉景帝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二: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刑(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刑(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
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
三、“文景之治”
②减轻刑罚
第9页/共16页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