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导学案.doc第2页 / 总共24页
运算律导学案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下册 课题 运算律备课教师严惠云 执教 严惠云 备课 日期 ,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 用提问的方式复习。 二、探究新知:15分 。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和,差不变,a-b-c=a-(b+c)。 。 完成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分数中仍然成立。 ,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 (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 。 46+32+54 +++ 25×49×4 8×(36×5) 8×4×.5× 546+785-146 。 ×+× 905×99+905 13×,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 计 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第2页 / 总共24页
2019-08-20
第4页 / 总共24页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下册 课题 运算律备课教师严惠云 执教 严惠云 备课 日期 ,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 用提问的方式复习。 二、探究新知:15分 。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
运算律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