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司治理:嵌入社会责任基因.doc创新公司治理:嵌入社会责任基因
激烈的商业竞争以及环境的破坏,呼唤社会各界关注社会责任。然 而,商业组织的盈利属性,使得众多企业在“利与义”的取舍中艰难行进。 只重修己而忽于事功,偏于迂腐;只重事功而不修己,则偏于功利,均将 导致公平与效率的失衡以及和谐关系的破裂。辩证对待利与义,遵从道义, 以义兴利,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股东、顾客、员工、竞争对手、债权 人以及社会等的和谐共存,是当代企业公司治理的要义。
公司治理新逻辑
新古典产权学派推崇“股东至上”的逻辑,认为股东是唯一的出资者, 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哈佛大学教授Levitt甚至认 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危险的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应该是政府的责 任。然而,德鲁克早在1946年就指出,公司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组织,大 公司要成为美国的代表性机构就必须实现美国社会的基本承诺和信仰。 1995年德鲁克再次强调,重要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管理者应意识到他们必须 考虑企业政策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实际。实际上,公司一开始就是政府实 现其公共政策目标的社会工具,而并非随意存在。
基于系统思维的公司治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是由股 东、债权人、供应商、经理人、顾客、雇员、政府和社区等各要素相互作 用的系统,股东以资本、债权人以债权、雇员以专用性人力资本、经理人 以异质性人力资本、顾客以其顾客价值等方式岀资并构成企业剩余生产的
物质基础。
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负有有限责任的股东 实际上将部分剩余风险转嫁给了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承担公司 风险的不仅是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从企业的成功存 续的角度来看,企业生命力的来源是公司广大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合作, 过度强调股东的力量和权力会导致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投资不足,并进而降 低公司的财富创造。从监督的动力与信息充分性角度来看,信息的非对称、 股东的分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搭便车行为,使得个体股东既无动力也无能 力监督经营者,而员工的命运与公司休戚相关,同时由于员工在公司内部, 拥有监督的信息优势,使其既有充分的信息又有动力监管公司经营者;竞 争对手的存在,使得企业变得警觉和充满活力;政府监管使得企业行为尽 可能产生较少的负外部性。
无疑,是股东、员工、债权人、经理、顾客、竞争者以及政府等利益 相关者组成了企业这一动态系统。系统属性决定了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 高度的相关性,公司治理应充分重视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动态制约,兼顾 利益相关者的合理需求,追求综合效益。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并常常出现冲突。短期内, 对员工利益的关注,可能意味着员工成本的增加;对顾客利益的关注,可 能导致产品质量成本与服务费用的增加;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则可能导 致企业利润的降低;与竞争对手战略上的合作,可能导致利润的减少。但 长期而言,社会责任对于增加企业价值、整合社会资源、增加社会资本、 提高企业声誉、降低员工离职率与提高工作绩效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设立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
社会责任与董事会结构、战略领导、资本结构、市场关系等共同构成 了公司治理,企业要真正履行好社会责任,就应当将社会责任嵌入治理结 构中。这是因为,公司治理是实现可持续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保障,董 事会应对社会责任负责;企业社会责
创新公司治理:嵌入社会责任基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