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非哺乳期乳腺炎PPT课件.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定义
非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
第1页/共29页
特点:良性疾病、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多次手术后仍易复发、脓肿反复破溃形成窦道、瘘管或溃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广大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第2页/共29页
高发年龄为28~36岁(20~50岁)。
多发生于育龄经产妇女,其小孩2-4岁。
发病率不详,临床表现为呈增高趋势
预后好,一般发病后半年至1年痊愈
流行病学特征:
第3页/共29页
病因不详,发病机制不清楚
可能的危险因素:
乳管阻塞、乳头内陷合并细菌感染、外伤
自身免疫相关
高泌乳素血症
感染因素(尤其是kroppenstetii棒状杆菌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
其他可能的因素还包括创伤、体内激素水平、口服避孕药物、口服抗精神病药(利培酮)。
病因:
第4页/共29页
乳头内陷/乳管阻塞——分泌物排除不畅、淤积——反复刺激上皮形成炎症——合并细菌感染——脓肿形成——破溃、或窦道形成。
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乳腺上的表现。
推测的发病机制:
第5页/共29页
肿块期:以边界不清肿块为主,与乳腺癌无法鉴别。
脓肿形成期:快速进展为脓肿期,皮肤红肿、可伴有发热、血象增高。
破溃或窦道形成期:破溃、脓液流出;以及后续的反复破溃。
少部分伴有双下肢结节性红斑,4型超敏反映。
临床表现:
第6页/共29页
第7页/共29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
导管周围乳腺炎
年 龄
平均年龄 28~36 岁的育龄经产妇,未生育妇女一般不发病,除非服抗精神病药物或其他致高催乳素血症者
未生育妇女也可发病
病 因
哺乳障碍史和乳汁淤滞细菌感染:棒状杆菌;高催乳素血症外伤和化学刺激溢乳;4型超敏反应
乳头畸形导管阻塞;细菌感染:厌氧菌、链球菌 、非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临床表现
病变多位于周边,皮下脓肿呈地道式蔓延全乳,肿块切除、脓肿破溃或切口引流后常形成溃疡或窦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培养出棒状杆菌
特点:反复多发皮下脓肿、溃疡或窦道。
病变以乳晕为中心,与乳晕后大导管关系密切,肿块切除、脓肿破溃或切口引流后
可形成窦道或瘘管,反复发作。可培养出NTM
特点:反复乳晕脓肿、窦道或瘘管
病 理
以小叶为中心,化脓性非干酪样肉芽肿伴微脓肿
较大导管的周围炎、脓肿,后期可有肉芽肿改变
治 疗
根据期别(肿块期、脓肿形成期、反复破溃或窦道形成期)进行治疗包括:激素治疗、抗结核治疗、免疫抑制剂、手术。
第8页/共29页
排除性诊断:乳腺癌、乳腺结核、特异性肉芽肿
穿刺或手术活检获取病理诊断。
其他:临床查体+B超、钼靶、MRI
诊断:
第9页/共29页
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和MRI均不能区分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
穿刺诊断也不是金标准,仍然是排除性诊断(首先排除乳腺癌等,然后才能诊断)。
原则:
第10页/共29页

非哺乳期乳腺炎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53 MB
  • 时间2021-08-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