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中国革命实干家,其一生功勋实不下于孙中山,但后人对其评价却远逊于孙。特设计此课件,以此纪之!
第1页/共15页
人物简介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珍,改名兴,字克强,号庆武、竞武。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并称为“孙黄”。 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以国葬于湖南长沙。著作有《黄克强先生集》、《黄兴集》、《黄兴未完电稿》等。
第2页/共15页
黄兴,字克强,号庆午,近代民主革命家,军事家,中华民国建国元勋之一,孙中山第一助手,与孙齐名,人称“孙黄”。
第3页/共15页
黄兴“是豪士,是英雄,是开国元勋。但是他更是有中国文化根底的读书人,他是‘士’。这个士便是曾子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士。这个士也就是孟子所谓豪杰之士”。
在一位法国人眼里,“中等身材,外表刚毅倔强,宽肩膀,体格强健有力,面貌丰腴,蓄黑髭”的黄兴乃是“中国革命之拿破仑”。
第4页/共15页
革命历程
革命,变革的背后。又有着多少的艰辛,让我们重温这条革命之路
第5页/共15页
领导义军
1911年春在香港成立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任部长。 4月27日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亲自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发现总督张鸣歧已逃跑,出衙门后同清军遭遇,展开激战,多人牺牲,黄持双枪左右射击,毙清军多人后,右手负伤,断两指,化装逃至香港治伤。此役又告失败。事后收硷殉难者遗体,有72具,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第6页/共15页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临时政府北迁,黄兴任南京留守,主持整编南方各军。因军饷无着,军队哗变,于是大量裁遣。嗣后又自行取消留守府,退居上海。6月30日,参加同盟会上海支部夏季常会,发表政见,说民国成立已半年,而一切未能就绪,“其原因在于政党未能成立”,强调要贯彻三民主义,特别是民生主义。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联合,改组为国民党,黄兴被推为理事。12月,接受袁世凯委任之汉川铁路督办职务,不久又辞。
第7页/共15页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讨袁,黄兴以南方各省内部不统一,军队力薄,对讨袁缺乏信心,主张法律解决。7月初,孙中山在上海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兴师讨袁,黄兴表示赞同。二次革命爆发,黄兴在南京强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迅速失败,孙中山、黄兴与国民党许多骨干分子再次流亡日本。孙中山总结失败教训,对黄兴有所责难。
第8页/共15页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入党时按指印,宣誓服从孙中山的命令。黄兴同孙组党意见不合,拒绝加入。同年夏,离日旅居美国。袁世凯恢复帝制时,他在旅美华侨中宣传反袁,并为护国军筹措军饷。袁世凯死后,他于1916年7月回到上海,同孙中山恢复了往日的亲密关
第9页/共15页
中年病逝
1914年赴美国。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曾为云南讨袁护国军筹措军饷,袁死后回国,1916年10月在上海病逝。
黄兴逝世时,在日本疗病的蔡锷万分悲伤,写下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第10页/共15页
黄兴生平事迹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