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湿作用作者:冯瑞乾来源:必胜网 2009-08-07 字号:【大】【中】【小】我要说两句润湿是有条件的, 润湿能否进行, 取决于界面性质及界面能的变化, 其润湿的程度可以用接触角的大小来判断。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是描述物体表面状态的物理量。液体表面或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的受力情形是不同的, 因而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同的。以液体为例, 如图 1-1 所示, 处在液相内部的分子, 四周被同类分子所包围, 受周围分子的引力是对称的, 因而相互抵消, 合力为零; 处在液体表面的分子则不然, 因为液相的分子密度远大于气相的分子引力, 致使合力不再为零, 而是具有一定的量值且指向液相的内侧。由于这个拉力的存在, 使得液体表面的分子, 相对于液体内部分子处于较高能量态势, 随时有向液体内部迁移的可能, 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液体表面分子受到的拉力形成了液体的表面张力, 相对于液体内部所多余的能量, 就是液体的表面过剩自由能。由于表面张力或表面过剩自由能的存在, 在没有外力作用时, 液体都具有自动收缩其表面成为球形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体积一定的几何形体中球体的表面积最小。图 1-1 液体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能量的不同图 1-2 表面张力实验示意图图1-2 是表面张力实验的示意图。Ⅱ形框架的 AB 边是可以上下滑动的, 长度为ι。将框架直立于液体中, AB 边也被浸没。缓慢地提起 AB 边,便在框架内形成一个逐渐扩展的液体薄膜。随着液膜的扩展, 提起长度为ι的 AB 边所需要的力也要逐渐增加。设: 当 AB 边提升到高出液面 h 的位置时,为保持液膜平衡而不收缩,需要施加的力为 F,则此力 F应与液膜的两个表面所提供的力相平衡。ι越长, F 值越大。因此,在 AB 边上, 单位长度液面上受的力为: F= γ· 2ι( 1-1 ) 比例系数γ定义为表面张力系数, 表示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地收缩表面的力,常简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量纲是〔力/ 长度〕,常用的单位是 N/m (牛顿/米) 。某一种液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 有一定的γ值。因为温度升高时, 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减少, 共存的气相蒸气密度加大, 所以表面张力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测定表面张力时, 必须固定温度,否则会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液体的表面张力是表面紧缩力, 它使液体表面积有自动缩小的趋势。若要扩展液体的表面, 即要把液相内的一部分分子移到表面上来, 则必须克服其向液相内侧的拉力而作功, 因此, 液体自动收缩表面的趋势, 也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设: 当表面扩展的微面积为 dA时, 表面张力所作的元功为- δW, 因为表面分子受到的指向液相内侧的拉力, 要扩展表面, 液相内部的一部分分子, 就要向表面移动, 所以作负功。在表面扩展过程中,元功- δW与微面积增量 dW 成正比,令γ为比例系数,则有: -δ W= γ· dA( 1-2 ) 又因为在怛温恒压条件下,在表面扩展的过程中,体系对外界所做的功即为δW, 而δW 应等于在此过程中体系自由能的减少一 , 故( 1-2 )式可以写作 = γ· dA 亦即γ=(G/A). ( 1-3 ) 从(1-3) 式中看出,γ的物理意义是: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 增加单位表面积表面所引起的体系自由能的增量, 也就是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相同数量的内部分子过剩的自由能。因此,叫比表面过剩自由能,常简称为“比表面能”,单位是 J/m2 (焦尔/ 平方米)。因为 1J= 1N·m, 所以, 一种物质的比表面能与表面张力数值上完全一样, 量纲也一样,但物理意义有所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很多,一般在实验室中,用滴体积法或挂环法既简便又准确。滴体积法不仅可以测定润湿液的表面张力,也可以测定润湿液和油墨连结料的界面张力。用挂环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时, 为获得准确的表面张力数据, 应该选用被液体完全润湿的金属环进行测试。以上两种实验方法, 请参看有关表面张力的书籍或资料, 这里不再叙述。表面张力或表面过剩自由能, 是一强度因素, 其值与物质的种类、共存另一相的性质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对于纯液体来说, 共存的另一相一般指空气或饱和蒸气。一些纯液体在常温 20℃时的表面张力值如表 1-1 所列。表1-1 几种液体的表面张力γ( 20℃) 液体名称表面张力( 10- 2N/m ) 液体名称表面张力( 10- 2N/m ) 水7. 275 苯2. 888 甘油 6. 340 甲苯 2. 845 液体石蜡 3. 310 醋酸 2. 763 油酸 2. 250 正已烷 1. 843 表1-2 表面张力γ和温度的关系温度( ℃)表面张力( 10- 2N/m ) 107.
润湿感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