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轰动一时的疑案
第 2 页
286轰动一时的疑案
1954年晚冬的一天,寒风呼啸,西欧爱尔兰海面上有一艘32019吨的英国巨型油轮“世界协和号”正在航行。突然船体猛烈地震动起来,不久船就沉没了。这艘巨轮沉没是什么原因,当时谁也说不清楚,成为轰动一时的疑案。
从此以后,又接连发生几起类似事故,这促使人们来努力寻找出事的根由。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明白了:低温能使金属内部原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金属变脆。“世界协和号”的沉没,正是寒冷的天气使船体钢材变脆后发生折断造成的!
难道低温对金属只是有害而无益吗?当时某些甚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预言:低温会使金属发生有益的变化。几十年来,许多冶金学家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随着航空和宇航事业的发展,在航空发动机和宇宙航行器的使用材料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1980年,美国变拉特·惠特尼航空发动机公司制造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叶片,在1700℃的高温下工作而不毁坏。接着, 1981年4月,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铺设在飞机表面上的34000多块高温陶瓷瓦,经受住了几千摄氏度高温的考验!涡轮叶片和陶瓷瓦在长时间的高温环境里为什么能安然无恙呢?各国的材料专家猜测纷纷。事隔两年,奥秘被揭开了。原来,这些性能优异的叶片和陶瓷材料,是采用“超速骤冷”新工艺在低温环境里搞出来的非晶体。那么,什么是“超速骤冷”新技术呢?把金属加热到液态的时候,它的原子处于剧烈运动状态。如果用普通速度冷却,它的那些原子便有足够的时间重新排列,而成为有规则排列的多晶体,它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坚韧等性能。如果采用超速骤冷的方法,金属原子来不及有规则地排列就凝固了,得到的将是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的非晶体。美国冶金学家,曾把液态金
286轰动一时的疑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