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505-02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本制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物组成,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这三种中药都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药结合制成双黄连,可以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疏风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和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急性腭扁桃体炎等证候。本文就双黄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进行阐述。
1 药理作用
金银花
抗菌作用:本品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本品的水浸液比煎剂的抑菌作用强。
其他作用:给禁食大鼠服用大量胆甾醇,如同服金银花( g/kg),则血胆甾醇水平较对照组低,故金银花似能减少肠道对胆甾醇的吸收。流浸膏对家兔及犬的呼吸、血压及尿量均无明显影响,呼吸幅度略有增大,血压微有变动,但不一致;口服或注射,吸收皆不完全;对局部有刺激作用。毒性很小,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53 g/kg。另据报道,金银花热水浸剂对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有轻度预防作用。如与猪肾、茯苓、人参、芡实及珍珠等组成合剂,则预防作用更强;上述合剂的提取物,对癌细胞无直接作用,但能减轻患癌动物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及胆碱酯酶活性的降低。
黄芩
抗菌作用:黄芩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有人证明,它是许多中草药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者。此外,对白色念株菌和表皮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作用:黄芩煎剂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给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再用黄芩浸剂进行实验治疗,证明黄芩能减轻小鼠的肺部损伤延长其存活日数。
解热作用:多数实验证明,黄芩有解热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甙元,作用强度稍弱于安替匹林。给家兔注射伤寒菌苗,使动物发热,然后给服黄芩煎剂(相当于生药2 g/kg)可见体温下降。用热穿刺法使家兔发热,黄芩亦有降温作用。而对健康家兔无降温作用。
利尿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黄芩煎剂及浸剂对猫和狗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给静脉注射黄芩甙10~20 mg/kg,可见明显的利尿作用,黄芩甙元的利尿作用更强。
镇静作用及降压作用: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证明,黄芩有镇静和降压作用,镇静作用可能与加强皮层抑制过程有关。口服黄芩能使狗血压明显降低,对肾性高血压狗的降压作用出现早,维持久。其降压机制,我国有人研究认为它是对血管的直接作用。对离体兔耳血管、肾血管、下肢血管皆呈扩张作用。近来国外报道,横断动物的第七颈椎后,再给黄芩提出物注射,则不出现降压,由此认为黄芩降压是中枢性的。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