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水量评价: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的现状,近期和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采—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采强度法。
1、开采—试验法
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1、1适用条件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做出评价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对于含水性不均匀的岩溶地区最为常用。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做区域性的水资源评价。
1、2计算方法
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
(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于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于或等于需水量;抽停后,水位又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则说明抽水量小于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有补给保证的,这时,实际的抽水量就是要求的开采量。
(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时,可按下列方法评价开采量:
. -
. . -
在水位持续下降过程中,只有大部分漏斗开始等幅下降,降速大小同抽水量成比例,则任意时段的水量均衡应满足下式:
—单位储存量,
—时段的水位降,
—平均抽水量
—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
由此得出:
其中抽水量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二是含水层中消耗的储存量。
在抽水过程中,如果抽水量小于补给量,则水位应发生等幅回升,这时应取负号,故,
其中取已求的平均值;为等幅回升速度。
停抽时,=0,由此得
根据以上所求的,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即可评价开采量,但由此求得的评价是偏保守的,因为,旱季抽水只能确定一年中最小的补给量,所以用年平均补给量或多年平均补给量进行评价。
1、3 实例
某水源地位于基岩裂隙水的富水地段,,最大孔距不超过300m。在其中的三个孔中进行了四个多月的开采抽水试验,观测数据见表1—1。
表1—1
时段(月日)
. -
. . -
平均抽水(
3169
2773
地下水资源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