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_培养学生品质读国学经典 培养学生品质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精髓,语言简炼,寓意深刻,都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美德,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职业道德;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社会公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对于培养学生正直、善良、勇敢的优秀品德,有很大帮助。
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有效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伦理资源,如果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例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精髓,语言简炼,寓意深刻,都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美德,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职业道德;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社会公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许多经典名句,朗朗上口,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
诵读这些国学文化,不但可以让小学生汲取国学经典的精华,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先哲的为人处世之道,培养学生正直、善良、勇敢的优秀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我个人认为,以诵读国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正直、善良、勇敢的品质,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好诵读篇章,搭建德育平台。
在诵读文章的选择上,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按不同年级对诵读内容进行分类选择。首先要精选中国经典文献中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名家名篇,去掉一些消极、片面的内容,选出励志、上进的内容,要将经典国学教育与学生成长联系起来,通过诵读、书写、聆听经典,多角度体现经典诵读同智育和德育的结合,让学生熟悉并热爱传统文化。例如一二年级学生可诵读《三字经》,三四年级学生可诵读《弟子规》,五六年级学生可诵读《论语》。不同的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经验,所以在诵读内容上不能是一个标准。
二、打造人文校园,创造德育氛围。
1、营造诵读氛围,激发诵读激情。
学校坚持“四个一”,即每日一读、每日一记、每周一课和每学期一赛:每天利用早读、午读、晚读时间坚持集体诵读30分钟;每日精选一篇经典让学生进行背诵学习;每周上一堂经典赏析课,讲解国学经典,赏析诗词名篇;每学期利用“五一”或“十一”庆祝活动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比赛, “四个一”并行推进。
2、设立国学专栏,加强宣传力度。
在校园内开辟专门的经典文化区域,设《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栏,在学校和班级黑板报上每周更新诵读内容,举办传统文化知识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的故事和历史的发展变化。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触目可及,在休闲娱乐之余,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提升孩子们的文化修养。
三、落实活动举措,加强德育实效。
要想以国学诵读陶冶学生品行就要要实现三步走:一背诵,二理解,三践行。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刚接触之时,不容易背诵,更不必说理解了。但是诵读经典之作,是学生喜爱的方式,学校要组织学生利用晨读,以及课余时间经常诵读,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过程要让学生,记忆背熟。其次要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活动等,让学生通过讲国学小故事,谈观点等的方式谈一谈对诵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对诵读内容进行内化。再次学校要将将国学经典诵
读国学经典 培养学生品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