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香鹿山镇中心小学 赵小凤
教材分析: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是以云南少数民族的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具有撒尼族民歌风格的歌曲。素材简练,音调以do、mi、sol三个音为主,歌词仅三句加上衬词“赛洛里塞呣哎殴”。歌曲描绘了一副地处红河两岸的人们,在皎洁的月光下点起了篝火,欢乐地载歌载舞的生动情景。
教学目标: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
,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和我国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变换拍子。
,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跟着音乐律动进教室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导入:
师:同学们好,我是王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和我们( 1)班的同学一起上课。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听什么类型的歌曲呢?
生自由畅谈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听看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曲,有什么音乐特点。
——播放歌曲原唱。
师:谁来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赛罗哩赛呣艾欧”就是表现了他们快乐的心情,好像篝火晚上的欢呼声,喝彩声!
师范唱。
生跟钢琴伴奏演唱旋律
3、加上动作表现,注意切分节奏
师:这是一首来自云南撒尼族的民歌。撒尼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他们世代居住于石林,他们深厚的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与石林的奇特秀美自然景观相辉印。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撒尼族,一起来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吧!
———播放图片和音乐。
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豪放热情的舞姿,还有令人狂欢的火把节,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啊。今天就让我们来学唱这欢快热情的篝火之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板书贴示)
三、感受分析歌曲
,感受音乐的节拍特点,并思考: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根据生的回答,贴出ABA乐段(板书)
歌曲分成3个乐段。其中1 、3两个乐段是一样的。那是什么音乐记号起的作用呢?
出示:反复记号||: :|| ||(板书)
?
在音乐中,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这样的拍子称作:变拍子。
还记得这三个拍号的强弱规律吗?
三拍子加入音乐中学唱,能清晰表现
四、学唱歌曲
1、 学唱第一乐段——相约红河,点起篝火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伙伴们相约来到红河边,准备他们的篝火晚会
——聆听
问:音乐的情绪怎样?
问:这个乐段由几个乐句组成呢?
学会之后加上加上身体的摆动
2、学唱第二乐段——月下篝火,尽情欢唱
师: 晚会开始了,伙伴们在月光下、追逐游戏,尽情欢歌。
——聆听。
师:这个时候他们的心情肯定无比快乐,激动。同学们我们来试试看。 加上音乐边唱边跳
注意:第三乐句的节奏。
3、 学唱第三乐段——相拥月光,踏月而归 师:晚会越来越热闹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