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docx.word 可编辑 .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
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
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
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
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
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
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
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
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
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 专业 .专注 .
.word 可编辑 .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
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
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
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
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 10 度、小于 45 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
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
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
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磨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
(4)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
(5)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6)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
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 专业 .专注 .
.word 可编辑 .
(7)滑坡前缘出现鼓丘;
(8)房屋倾斜、开裂,出现树木东倒西歪(醉汉林)、马刀树等。
7、哪些人为活动容易引发滑坡?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的人类活动都会引发滑坡。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
(1)开挖坡脚。最常见的是山区丘陵地区农村傍山切坡建房,修建铁路、公路、
水库、水渠,开矿等工程建设开挖坡脚,使其失去稳定而下滑。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溢水、漏水,农田灌溉以及其它排放水,使水流渗
入坡体,软化了土石,增加了重量,引起滑坡。
(3)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兴建楼房、修建工厂、大量堆填土石、矿碴等,使斜坡
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而滑坡。
(4)破坏山坡。在山坡上松土、开荒种植,或者乱砍滥伐,使水容易渗入坡体而
引起滑坡;放炮使山坡上的土石振动、破碎而引起滑坡。
8、如何避免滑坡造成灾害?
避免滑坡灾害,一方面要避开滑坡,另一方面要治理滑坡。
一是在不会产生滑坡的地方活动。比如在建房或活动时,选择地势较平或山体较
稳固的地方,避开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