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飞跃内容提要尽管创意产业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新产业,但却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成为世界很多发达国家极力推崇和发展的产业部门。本文在分析过去“中国制造”给我国经济带来诸多问题和困境的基础上, 引入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进而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中国制造创意产业中国创造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制造”已经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名词,它以占据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迅速取代了“日本制造”、“欧洲制造”, 然而这却并没有给“中国制造”带来实际的繁荣——中国产品始终在价值链最低端苦苦挣扎, 甚至还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挫, 各国针对“中国制造”的纠纷此起彼伏。 2004 年9月 16日, 西班牙埃尔切市烧毁中国制造的鞋子, 并爆发一轮针对中国商人的示威游行以抵抗中竞争的事件, 无疑触发了更多关于“中国制造”背后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中国制造”到底能走多远? 中国经济能否一直延续这样的发展道路还是应该寻求真正的自主发展和主动创新的途径? 创意产业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新产业, 但却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并成为世界很多发达国家极力推崇和发展的产业部门。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重视创意观念, 而且将创意产业确定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如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等地正力争成为亚洲和华语世界的“创意之都”。而中国作为一个以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工业形式的发展中国家, 向创造型大国转变之路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本文正是在剖析“中国制造”给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带来的困境和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新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是促使中国经济由“制造”向“创造”发展道路过渡的有效途径。二、“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尽管“中国制造”充斥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但由于过去中国制造业主要是贴牌生产, 在出口贸易中有一半左右属于加工贸易, 赚取的也仅是微薄的加工费, 因此“世界工厂”的繁华与“中国制造”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获得的微小利益形成强大反差。“中国制造”已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一) 经济利益微薄的“困惑”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中国制造业只是世界制造业生产链中的组装车间, 处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困境中。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 在提供大量劳动力、自然资源, 承受贸易顺差所引致的巨大压力的同时, 所获得的国际贸易利益却十分有限。过去二十多年中, 以低端为主, 靠低成本、薄利润发展起来的传统制造业已经陷入或将要陷入一种“悲惨增长”的经济怪圈之中,“中国制造”已难以维系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资料分析,在中国贴牌生产的外资企业,拿走了利润的 92 %,中国制造在其优势领域为世界贡献了大部分产品,并占据第一的市场分额,然而回报率却很低。(二) 企业经济安全的挑战过去中国大力发展制造业却忽视了对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掌控, 结果导致企业的发展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经济安全受到很大挑战。一方面, 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领域被国外企业控制, 很多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标准为国外企业所掌握; 另一方面, 由于要向国外交纳巨额专利费,给本来利润微薄的制造企业雪上加霜。如 2002 年的 DVD 专利费纠纷
从中国创造到中国制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