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层递
(一)什么是层递?
层递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按照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或事理的深浅难易蹬作层层递升或的降的描述说明的修辞方法。
层递句一般都表示同一意义范围,在排列上有阶梯式的特点。例如:
①听说四川有一只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的意思。(鲁迅《谈金圣叹》)
1
②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这里作者领游人由山而到琅琊,由琅琊而到酿泉,由酿泉而到醉翁亭,由沅及近,步步紧逼, 层次分明,妙趣横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二)层递的类型
根据其意义逐层上升还是下降分,层递有递升和递降两种。
1.递升
语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近及远,以次递加排列的脚递升。例如:
①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范围由大到小,危害由轻到重。
②在这个问题上,钟亦成曾经充满了火热的希望,从那个时候起,许多的黑夜和白天,许多的星期,许多的月,许多的年都过去了。每过一天,他就把希望埋得深一点,最后,深得他自己都看不见了。(王蒙《布礼》)
3
时间由短到长。
③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灔澦堆。(李白《长干行》)
年龄由少到长。
4
2.递降
语意由深到浅,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远到近,以次递减排列的,叫递降。例如:
②敬爱的周总理,如果能用我们换取你一年、一月、一日,哪怕是一分钟的复生,我们将争先恐后地仙出我们的生命。
时间由长到短。
③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5
范围由大到小。
④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手。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家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范大成《后催租行》)
时间由沅及近。
⑤父亲留下的一份家产就这么变小,变作没有,而且现在还负了债。(茅盾《春蚕》)
由富变贫。
6
(三)层递的作用
层递的修辞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1.运用层递可以使语言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接,一步紧一步,步步推进,显得井然有序,鲜明流畅,形成语言的层级美。
2.运用层递可以有条不紊地描写事物,精辟入里地说明事理,淋漓酣畅地抒发感情。
7
(四)层递的运用
运用层递,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不要片面追求层递的形式。例如:
①他热爱全国的儿童,全省的儿童,全市的儿童,全县的儿童,全区的儿童,全校的儿童,以及他的十岁的小儿子。
②四人帮不但像白蛇,而且像青蛇,甚至像蝎子。
8
2.要注意层递的次序
层递各项的意思必须符合事物本身的先后、远近、轻重、大小等逻辑顺序。否则就会违背事理。例如:
睡土炕,想起延安窑洞亮,暖流涌心房;啃窝头,想起长征万里路,嚼来满口香;割谷草,想起春满南泥湾,镰刀飞一样。
9
(五)层递和排比的区别
层递和排比往往都由三项以上构成,各句之间往往都有共同的词语,两种修辞方式十分相似。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1.二者的表达内容不同。
层递叙述或者说明的各项事物,在内容的排列上时逐层递升或递降的,各项内容具有层级性,呈纵式阶梯关系;而排比所叙述或说明的各项则是相关相似的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它
10
层递反复双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