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输尿管结石诊断——基于 PBL 模式的案例教学科目外科学年级2009 级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时间 12分钟一、教学背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特别强调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质量上来,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推出、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关注和改革的重点。临床医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临床医学的教学对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教学阶段则是医学生迈入临床医师生涯的第一步,是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的关键性教学环节。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 PBL ,也称作问题式学习) ,最早起源于 20世纪 50 年代的医学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目前,PBL 医学教育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PBL 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 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近年大量的研究表明, PBL 能够连贯而完整地把医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方法基于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地建立学习目标、研究并做出结论,这将大大有利于他们终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PBL 能够加强学生认识的持久性,而且其教学过程本身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拓展实践技能以及提高专业素质。二、教学目标针对已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通过病例分析、辅助检查判读、疾病鉴别诊断、分组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有机结合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疾病诊断思路,加强临床角色意识, 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做好“桥梁”教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案例教学主要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四年级本科生,综合分析具有以下特征: 1. 经过三年多的医学专业学习,已经具备相当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 2. 高年级医学生思考、判断力已趋成熟,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主动学习的热情较高,面对未来的就业和学习压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总结归纳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依据( 1. 临床表现, 2. 体格检查, ) 难点输尿管结石的鉴别诊断(, ) 五、教学资源学生准备 《诊断学》有关症状及体格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内容,《外科学》有关尿石症章节; PPT 课件; 、网络图书馆资源六、教学方法及流程阶段安排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教学形式第一阶段输尿管结石的症状、体征以典型患者图片、病例资料引出主题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病例资料, 回答教师问题使学生掌握输尿管结石的典型症状及体格检查方法师生问答第二阶段相关的辅助检查及结果判读向学生提供有关该病例的血常规、尿常规、超声、放射学检查资料学生据此判读各辅助检查结果的
徐国良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