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作物育种学各论第一章 水稻育种.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物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水稻育种
第五节水稻杂交育种
中国的水稻育种,从20年代到40年代末主要采用纯系育种法(或系统育种),建国后杂交育种逐步成为水稻育种的主要手段。年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的品种、组合个数(%):
选育方法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纯系育种
27(71%)
23(%)
21(%)
4(%)
杂交育种
11(29%)
42(%)
66(%)
38(%)
诱变育种

1(%)
5(%)
5(%)
花培育种


2(%)

杂种优势利用


19(%)
20(%)
合计
38
66
113
67
第五节水稻杂交育种
一、品种间杂交育种与籼粳亚种间
杂交育种的特点
二、杂交亲本的选配
三、杂种后代的性状选择
四、育种程序与杂种后代群体的规模
五、增代和缩短育种年限
一、品种间杂交育种与籼粳亚种间 杂交育种的特点
1、品种间杂交育种的主要特点
(1)杂交亲本间一般不存在生殖隔离,杂种世代结实率与亲代相似。
(2)亲本间的性状配合较易,杂交性状稳定较快,育成品种的周期较短。
(3)利用回交或复交和选择鉴定,较易累加多种优良基因,育成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2、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的主要特点
与种间杂交相比,籼粳杂交较易获得杂交种。
与品种间杂种相比,籼粳杂种常表现以下特点:
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发芽势强、分蘖势强、茎粗抗倒、根系发达、再生力及抗逆力强等优良性状;
但易出现结实率偏低、生育期偏长、植株偏高、较易落粒、不易稳定等不良性状。
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的主要特点:
(1)籼粳之间一般存在生殖隔离,杂种F1结实不正常。
(2)籼粳间具有许多可以互补的优良性状,F1表现强大的亚种间营养生长优势,但性状配合较难,杂种后代性状稳定较慢,育成品种的周期长而难度高。
(3)必须利用回交、复交或者利用广亲和品种架桥,来解决杂种后代不育和性状难以稳定的问题,并需扩大杂种后代的群体,加强选择压。虽然难度较大,但可能育成结合了籼粳有利基因的突破性品种。
二、杂交亲本的选配
一个育种单位应当选定几个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或一般配合力好的品种作为核心亲本,并要有几套具有不同目标性状的常用亲本,同时注意引进新的种质资源,扩大拥有的遗传材料数目,根据一定的育种目标制定周密的配组方案。
亲本选配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杂交亲本双方必须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且双亲的优缺点互补,不能有共同缺点。
亲本间优缺点互补,是指亲本间若干优良性状综合起来应能够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一方的优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对方的缺点。
两个亲本的缺点应尽可能少一些,不能有共同的缺点,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与原则。
例:60年代育成的矮杆良种珍珠矮11号(P22)
矮仔占4号× 惠阳珍珠早→珍珠矮11号
半矮生高杆半矮生
分带力强分带力弱分带力强
耐肥抗倒易倒伏抗倒
叶色深绿叶色浅绿叶色浅绿
穗型小穗较大穗大粒多
不抗病不抗病不抗病
迟熟早熟中熟
结实率高结实性好
(2)亲本之一最好为适应当地条件的推广良种。
使杂种后代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稳产性)。如以推广良种桂朝2号作亲本育成的双桂1号、双桂36号,在南方稻区同样也得到广泛的推广。

作物育种学各论第一章 水稻育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34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8-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