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跟师总结精编.docx跟 师 心 得
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
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
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 《内经》有云:“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典籍
《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
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
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
丝毫不过分的。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
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 一) 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
已病”。
( 二) 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
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
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
《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歧
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
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三) 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
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的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协
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的。三、中医力求和谐之美,中医成就生活方式
中医是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样也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这
里,似乎有点悬乎,但事实的确如此。
《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这里强调的
中医师承跟师总结精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