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背影教学设计12] 背影教学设计(共8页).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第 2 页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背影教学设计12] 背影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课型:教读课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体会朴实语言之中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2、 能力目标:学习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刻画的写作手法,及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 情感目标:体会父爱,净化灵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之中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难点:学习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刻画的写作手法,及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
  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读一读,感知背影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第 3 页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第一课时内容,整体把握课文,体会文意)
  第二环节:议一议,刻画背影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从整体上对本篇课文进行了阅读梳理,了解了课文的主要事件是父子车站送别,以及朗读本文时应注意的深沉真挚的感情基调,同时还要注意体会文中“我”的情感变化等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进行课文学习的第二环节:议一议,刻画背影。
  学习任务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作者为了表达父爱,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角度——背影。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看图片,由父亲的背影我们能想到什么?
  效果预说:(1)、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可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2)、(背影是一个静态的形象)重中之重,也是精彩瞬间,形象的定格。突
  出这一瞬间形象,提起父亲,头脑里就出现这一形象,由这一形象又会想起前前后后的种种事情。
  (3)、背影这种视角也新。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开拓了想象空间,无尽
  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
  总之,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可以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第 3 页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小结:一般写人物,较多的从正面着笔,或写面部肖像,或写姿态、服饰。这样写当然有其好处,然而只从一个角度写多了,也会让人感到呆板乏味。《背影》另辟蹊径,选择这一背向角度,将父爱这一博大的人间情感聚焦于一点,形成形象的定格,也就是我们说的散文的“神”都通过背影恰当的表现出来了。同时,父亲的这一背影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的空间,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同学们,我们说“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宋代词人姜夔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所以同学们在平时作文记事时也应该有意识地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种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的作文态度,在写人记事时努力发掘新颖独特的角度,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人特征进行来细致描写。
  那么我们回到课文,看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对父亲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
  学习任务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本文以背影为标题,非常鲜明、显豁地突出了背影,而行文过程中又四次提到背影,分别在第几自然段?在第一、六、七自然段。
  那么作者都是怎么描写父亲的背影的?这样写对突出父亲的背影有什么好处?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第 5 页
精选优质范文----倾情为你献上
  效果预说:
  (1)、朱自清用“背影”做为题目,非常显豁地突出了背影。
  (2)、开头第一段就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悬念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
  (3)、(最重要的背影)快要写到父亲爬月台的背影,先做铺垫,一处说“父亲是一个胖子”,让人想见他的身材;一处写他的衣帽——“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两处肖像描写安排在背影之前,就是要让读者把他们跟背影的特写镜头整合起来。
  背影的特写镜头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处动作描写只写攀爬的起始动作,不再写下去,在强光的聚焦中,成了形象的定格。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去烘托——“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情的强烈表现将这个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4)、作者又捕捉到另一个背影,分手后,伫望着离去的父亲:“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背影教学设计12] 背影教学设计(共8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lfsnxh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