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宗赜禅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宗赜禅师
宗赜。湖北襄阳人,父亲早亡,母亲陈氏,抚养宗赜于舅舅家。年少时修习儒学,广博通达世间典籍。年二十九岁,礼拜真州长芦寺的秀禅师出家,深明禅宗心要。哲宗元祐年间( 西元一○八六~一○九三年),住持长芦寺,迎接母亲住于方丈室东边的屋子,劝母亲剃发出家,念阿弥陀佛,前后经七年。母亲临终时毫无疾苦,安然念佛而往生。宗赜自己认为报答亲恩的孝心已经尽了,因此遵从依循庐山莲社的规约,创建“莲华胜会”,普劝僧俗大众,学习西方净土不可思议的妙观。然后专持佛名,回向发愿,期望能够往生净土。他自己作文章来倡导说:  “以念佛为有念,以往生为有生,这是一般的常见。以不念佛为无念,以不求往生为无生,这是被邪见所迷惑。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这是佛法中的第一义谛。在真如实际清净平等的究竟境界来说,是不受一尘一垢所染着的,如此则上无诸佛之可念,下无净土之可生。然而在佛陀慈悲喜舍方便教化的事相门来说,则不能舍弃任何一种利益众生的善法。为了都摄六根,因此有念佛三昧,至于达到回归自性的修行法要,则开示了往生净土的直捷法门。所以终日念佛,而不违背于无念;炽然地祈求往生,而不乖离于无生。因此能够众生与弥陀各自安住自己的本位,而又能彼此感应道交;西方东土不相往来,而神志迁往极乐净土。这是合理而不可质疑的。故经典云:‘若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乃至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如来世尊虽然分‘折伏’和‘摄受’两门,示现分别居住在污秽的世界和清净的国土。然而探究诸佛圣人的本意,难道只是以娑婆世界,丘陵坑坎、五趣杂居、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如此浊恶的世界来令人厌离;而以极乐国土,黄金为地,七宝行树高耸参天,楼阁宫殿具足七宝,莲华盛开四色交映,这些美妙的境界来令人欣愿而已吗?实在是因为,初发心入于佛道的众生,忍力仍未深厚,必须凭借着净土的因缘,以为增上进步的助力!  何以故?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弥勒佛尚未下生;而极乐国土,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娑婆世界,观音、势至,只闻其圣名而无能亲近;而在极乐国土,观音、势至两位圣人,时时能够亲近而为殊胜的善友。娑婆世界,诸魔竞相兴起,恼乱所有的修行人;而在极乐国土,大光明的境界之中,决定没有魔恼之事。娑婆世界,邪恶的音声到处扰乱,女色妖冶而多欲;极乐国土,水鸟树林,皆宣妙法,正报清净庄严相好,没有女人苦恶之身。凡是修行人增上善缘的圆满具足,再也没有如西方净土那样殊胜的了。然而信根浅薄的人,却偏偏生起怀疑毁谤。  我个人曾经这样思惟讨论,此娑婆世界的人,无不厌恶俗家的喧噪烦恼,欣慕清净寺院的安宁寂静。因此如果见到有人舍世俗之家而出家,则会不断地鼓励赞叹。如今娑婆世界的痛苦,何止是俗家的喧噪烦恼而已;极乐国土的优游快乐,又岂只是相当于寺院的清净寂静而已呢?所以明知道出家生活的优闲安适是美好的,而却不愿意往生更殊胜的极乐净土,这是第一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在此娑婆世界,跋涉万里艰辛勤苦,遥远地寻求善知识,就是为了开发本性明了心地,抉择正法超脱生死。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论色身、心力以及庄严净土的功业都非常殊胜,再加上愿力宏深,只要一听闻到阿弥陀佛演说的圆顿法音,则所有众生无不明了契悟无生法忍,既然愿意辛勤地参访善知识,而却不愿意往生净土亲见弥陀,这是第二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广大丛

宗赜禅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9-05
最近更新